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时间:2022-08-05 01:25:31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 要]目前,我校正处于部级中职示范校建设期,如何把创建工作落在实处,使学校真正达到国家中职示范学校的水平,这是我校全体教职工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劳动经济学校一名教工,应紧密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健全、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需求”为主题,为学校建设做贡献。要达到部级中职示范校水平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多,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我校学生现状,浅谈一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关键词]部级中职示范校 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39-01

在进行新的课堂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候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上,对学生“学”的问题重视不够,目前的课堂和传统的课堂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集体备课还落实得不够到位,所提供的导学案还没有真正体现“导学”的思想,有的只是把书本知识以问题形式搬到导学案上,没有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诱导、没有对学习知识过程的方法指导,没有对学习活动的安排指令。

再次,在课堂上,有时候学生的展示活动只是过去教师讲解的一种替代,还没有突显出展示的本来意义。并且这种替代式的展示,让教学活动变得肤浅和直接,课堂上看起来热闹了许多,但热闹背后的学生能力培养成了大问题。同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学生还不能真正地动起来。从学生的活动情况来看,目前的学习小组还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形成合力,小组长的职责还不明确,组内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检查还不落实,导致少数基础差的学生还不能认真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落实情况也不太清楚。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出品格健全、个性十足、发展全面的学生。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课堂作为课程与教学研究改革主阵地,构建和谐、民主、主体鲜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校示范校建设至关重要。结合以上几点,我觉得今后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起来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这“四性”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学生拥有自学的品质。自学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先自学,教师后教学。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学生把学习的自觉性内化成了学习的品质。只有把学生主体地位“主”起来了,学生才有发自内心的需求,觉得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创造,是一种乐趣,学习才有高效率。

二、创造条件,鼓励表扬,让学生充满信心

自信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原动力,如果要想学好课堂知识,树立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特长,从学生的特长入手让学生找到成功的经验,这是树立自信心的最好切入点。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设计大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体会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很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三、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巧设问题牵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师生间开展教学互动。而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可对教师作如下要求:

1、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新课程强调课前的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探究。任科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布置预习提纲或预习练习,促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

2、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可操作,既要有知识、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可在预习提纲中呈示。

四、发挥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的作用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无疑是教学预设的结果。教学预设构成预期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展开则构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现场。一般来说,教学预设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也决定着教学现场、教学各环节和教学细节。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好的过程、现场、环节和细节。只有好的预设才能产生好的预期教学。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学预设应突出教学设计的环节,要强化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使教学预设落到实处。一是课前与本组的同事切实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体现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杜绝只有分工没有合作的现象;二是问题的设计必须体现“诱导、指导”过程,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铺垫性、诱发性、过度性问题;三是引导过程必须体现学法指导,导学案的语言表达要能够引导学生去观察、收集、联想、记忆、思维、交流、合作、探究、自测等;四是体现教学目标的分步达成、学习过程的分层要求、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在每个环节上都有时间上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导学案印制的成本问题,尽量做到:提供给学生的导学案主要内容是为学生自学设计的铺垫性和引导性问题以及学习过程安排,至于需要补充的学习资源和习题,可利用多媒体、小黑板等方式进行呈现。同时,要求学生必须自备预习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主要问题及典型习题等。

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与层层深入,评价发展迅速,教师的评价观念、使用的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评价可以明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是否符合规定的学习任务,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提高学习质量,所以说,评价的最主要的功能是调整,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评价不光是老师的事。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检查自己学习活动能力的提高,他们也逐渐能自己判断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知道是否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

2、促进了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这些都需要在一定的学科教育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反馈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思路要开阔,思想要活跃,研究要深入,工作要精细。只要我们紧紧围绕让学生“会学、好学、学会”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把自己的优势做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才是我们改革的最大愿望。

参考文献

[1]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