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

时间:2022-08-04 03:27:54

中学生学业拖延综述

[摘要]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任务,也愿意这样去做,但却没有按时完成学业任务。学业拖延会对学生的成绩、情绪、认知,甚至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目前学业拖延现象在我国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综述,从学业拖延概念的界定,类型,测量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学生;拖延;学业拖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9-0007-03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业拖延就是学业情境中的拖延倾向,或者说与学业活动有关的拖延行为。拖延的个体并不是有意忽略或者躲避他们拖延的任务。相反,他们只是推迟了启动任务的最佳时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选择完成某项任务而拖延其他任务,首先是因为不完成这个任务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1]。一些拖延的研究者倾向于用操作性定义来界定拖延,如米尔格拉姆(Milgram)提出了拖延的四个必要的组成部分:(1)一系列推迟的行为;(2)导致了不合格的行为结果;(3)这个任务在拖延者看来是很重要的;(4)导致了一系列的痛苦。

一、学业拖延的类型

1.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

从拖延性质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状态拖延和特质拖延。状态拖延认为拖延是具体情境中的一种特定行为,强调了情境对个体的影响。学业拖延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状态拖延。学业拖延可划分为主动拖延和被动拖延。主动拖延者,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其延迟行动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把注意力投向手头更为重要的事情上,但是能够及时执行他们事先作好的决定。此种拖延是他们选择的适应性学习方式。被动拖延者,则是传统意义上的拖延者。从认知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想拖延,但却经常以延迟任务完成时间而告终,因为他们无法迅速作出决定,优柔寡断,因而不能快速行动[2]。

特质拖延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埃利奥特(Elliot)的研究指出,他在十年的时间里调查了181名被试的拖延行为状况,结果表明他们每年拖延行为的相关高达0.77,这一结论充分说明了特质拖延行为跨时间和情境的稳定性。特质拖延者又被分为三类:(1)等到最后一刻才进行冲刺的唤醒型;(2)害怕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的回避者,他们宁愿被人看作是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的人;(3)无法作出决定的拖延者,在面临选择与冲突时,他们常常给自己制造大量的备选信息,且悲观地认为自己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决定,并认为只要不作决定,就能减轻对决定结果背负的责任[3]。

2.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

从行为实施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为计划失败型拖延和实施失败型拖延。计划失败型拖延是一种决策拖延,它包括认知失败(如遗忘),任务加工速度慢,对任务失去耐心和低能力等因素。而实施失败型拖延是计划很完整、很符合要求,但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完成或没能按时完成计划的行为。

3.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

从思维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高渴望思维拖延和低渴望思维拖延。高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吸引人的且比较会异想天开。低渴望思维拖延者相信任务是不吸引人的。当任务不愉快时,高渴望思维拖延者比低渴望思维拖延者更会拖延,因为拖延这个想法会维持高渴望思维者快活的期望。

4.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

从应对方式的角度来分类,可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在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非理性思维,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为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4]。

二、学业拖延的测量方法

1.一般拖延量表

拖延的测评工具很多,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蕾(Lay)在1986编制的用以测查特质拖延的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该量表总共有20个项目,主要描述与拖延相关的行为和感觉,主要测量的是任务开始或任务完成的延迟倾向,以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犹豫不决和较差的时间管理倾向。经检验,Lay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如费瑞(Ferrai) 1989年对该量表的重新检测表明其重测信度为0.80[9]。

2.学生拖延评估量表

所罗门(Solomon)和罗斯布鲁姆(Rothblum)1984编制的学生拖延评估量表,用于测量学业拖延。该量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评估在写论文、复习备考、每周阅读活动、学业管理活动、与他人见面、其他学校活动这六项学业活动中的拖延行为。对于每项活动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衡量:拖延的频率、拖延所造成的困扰以及改变拖延的倾向。量表的第二部分是让被试回忆最近一次写论文的情境,然后在一个具有26个项目(反映了评估性焦虑、完美主义、对任务的厌恶及低挫折等13个拖延原因)的五点量表上,选出最能反映自己当时拖延原因的分数。该部分主要是对拖延成因的考察[6]。

3.拖延量表

布鲁斯・塔克曼(Bruce W.Tuckman)认为拖延是在个体控制下推迟或完全回避某种活动的行为,是自我管理能力缺乏的一种表现。基于此,他在1991年编制了拖延量表。该量表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任务开始或完成时的拖延倾向:做不愉快事情时经历困难的倾向,回避不愉快情境的倾向,责备他人的倾向。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四点计分法。其中16个项目与学业行为有关,能够考查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是否拖延。16个项目的学业拖延量表信度为0.86[7]。此外,常用的拖延报告量表还有:曼(Mann) 1982年编制的五个项目的决策拖延量表,旨在考察被试在面临选择或作决策时的拖延倾向;艾特肯(Atiken)在1982年编制的测量特质拖延的Atiken拖延问卷;约翰逊(Johnson) 1989年编制的成人拖延量表[8]。

上述量表都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统计时主要参照量表总分的中间值,高分端为高程度拖延者,低分端为非拖延者。

三、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1.任务性质对学业拖延的影响

黄佳恩在对91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不同的学业情境会导致不同的拖延行为,从而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受和自我调整效能[9];王国燕以600名初中生为被试的研究也表明:初中生在学习任务中的拖延程度要高于非学习任务,在政治学科上的拖延程度高于英语学科,在完成家庭作业时的拖延程度高于准备考试时的拖延程度[10]。

任务性质方面研究较多的为任务厌恶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所罗门(Solomon)曾调查了342名本科生在完成学期论文时影响进度的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厌恶的任务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约占18%[11]。当我们不喜欢某一项任务时,就会尽量去拖延,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减少厌恶任务带给自己的焦虑。这可能是因为人有趋乐避苦的本性,倾向于回避那些不愉快的刺激,若不能回避就会尽量拖延。Watson以349名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也证实:任务厌恶与低责任感和神经质人格有强相关,从而影响学业拖延[12]。也研究发现,导致任务厌恶的每一个因素(乏味、挫败感、怨恨)均与拖延行为存在正相关[13]。但这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分歧,这可能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责任感较强的个体不管任务是否令人厌恶都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除此之外,相对于较长时间才能取得回报的任务来说,奖励及时的任务即使令人厌恶也较不容易导致拖延。

2.人格特质对学业拖延的影响

神经质是与学习拖延显著相关的人格特质之一。艾瑞德(Eerde)对2590名被试的10项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与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沃森(Watson)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神经质中的冲动因子与拖延显著相关[14]。冲动的个体往往选择自己喜欢的任务,选择先得到奖励的活动,从而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斯蒂尔(Steel)在对冲动和拖延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两者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神经质中的其他因子诸如抑郁、悲观、焦虑等与学习拖延也有一定关系。这些特质因素均与个体所持有的非理性信念密切相关,而学习拖延本身就是一种非理。

在完美主义与学习拖延的关系方面,沃尔什( Walsh)研究发现,完美主义倾向较高的个体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拖延现象[15]。完美主义分为社会决定、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三种。有研究发现,自我导向和他人导向的完美主义与拖延行为之间不存在相关,而社会决定的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呈显著相关[16]。胡春宝以硕士研究生为被试的研究则表明,自我导向的完美主义与学习拖延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7]。总体上看来,完美主义的个体由于给自己制订了过高的目标来使他人或自己满意,在没有把握成功完成某项任务之前,不愿动手去做;或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改、犹豫,迟迟不作最后决定,没有制订出可行的行动计划而最终导致了拖延。

3.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

布朗洛等人(Brownlow)认为学业拖延具有情境特殊性,是被那些与任务相互作用的动机成分所驱使的。莉(Lee)研究表明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内部动机越强,学习越不容易拖延。个体之所以会拖延很多时候是因为厌恶任务、缺乏主动性。动机较弱的一种表现就是害怕失败。失败主要包括评价焦虑、难作决策等表现。害怕失败的学生在任务期限将至时会感到焦虑、担忧,从而会逃避、产生拖延行为。许多学生认为失败就代表能力不足,会受到批评。他们宁愿不去努力,认为这样的结果也比付出努力而没有成功的强。自卑的学生尤其抱有这种想法。不过此方面的研究也存在不一致的结论,仍待进一步确认。

四、总结

中学生学业拖延存在多种原因。近年来,关注状态拖延,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情境,采用实验法探讨学习拖延的心理机制,已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趋势。研究学业拖延最大的价值在于找到矫治的方法。干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干预对象主要集中在“问题群体”。探讨学业拖延的预防措施,寻求更为多元、有效的干预策略,将成为日后研究人员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Solomon.L.J.&Rothblum,E.D.(1984).AcdeIIlic procrastination:Frequency and cognitive behavioral correlate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3):503-509.

[2]Elizabeth S.Alexander&Anthony J.Onwuegbuzi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the role ofhope as a coping strateg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7, 42:1301.

[3]Ferrari,J.R..Perfectionism cognitions with non clinical and clinical samples.Journal of SOchi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95,10:143-156.

[4]Onwuegbuzie,A.J..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statisticsanxiety.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04,29(3):19.

[5]赵霞,张传花.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研究.山东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2):3.

[6]黄佳恩.大学生自我调整效能、学业焦虑与学业拖延――不同学业情境与拖延类型的探讨[D].屏东:国立屏东教育大学,2009.

[7]王国燕.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8]Solomon,L.J.,Rothblum,E.D.Academic procrastination:frequency and cognitive―behavioral correlates[J].Journal ofCounseling Psychology,1984,(4).

[9]Steel,P.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A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7,(1).

[10]Walsh,J.J.,Godwin,U.A.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StatisticsAnxiety:TheRole of Perfectionism,Procrastination and Trait Anxiety[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2).

[11]Onwuegbuzie,A.J.Academic procrastinators and perfeetionistic tendencies among graduate students[J].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0,(5).

[12]胡春宝.硕士研究生学业拖延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13]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14]王国燕.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5]Blunt,A.,Pychyl,T.A.Task aversiveness and procrastination:A multi 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ask aversiveness across stages of personal projects[J].Personality&Individual,2000,(1).

[16]Dewitte,S.,&Ehouwenburg.H.Procrastination,tempta-tions,and incentives: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inp rocrastinatomand the punctual[J].Europ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2,(6).

[17]Pychyl,T.A.,Lee,J.M.,Thibodeau,R.et a1.Five days of emotion:An experience sampling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procrastination[J].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monality,2000,(5).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025)

编辑/于 洪 杨 怡 终校/何 妍

上一篇:《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之我见 下一篇:高中生时间洞察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