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中前景化及其功能解析

时间:2022-08-04 07:09:53

文学文本中前景化及其功能解析

【摘 要】“前景化”对文学分析而言至关重要,它在语言描述和文学批评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对前景化概念及其功能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文体学;前景化;变异;常规

1.引言

文体学家在文学文本研究中沿用了Mukarovsky, Roman,Jacobson等布拉格学派学者针对诗歌提出的“前景化”的概念。“前景化”(foregrounding)是相对于普通语言或文本中的语言常规而言,它可表现为对语言、语法、语义规则的违背或偏离,也可表现为语言成分超过常量的重复或排比。

2. 文体与前景化

“前景化”(foregrounding)是文体学中常见的一个术语,与背景(background)、自动化(automation)和常规(convention)相对应。它是从绘画方面引进的概念,指画家通过视觉原理,将绘画中的某一个人或物处于前景或突出的位置,其他的人或物构成背景。将同样的道理运用于文学语言,则可以说正常的语言现象是背景,变异的语言现象便好像是突出的部分,最早将这一概念用于文学理论和文学分析中的是俄罗斯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属于布拉格学派的穆卡若夫斯基在他著名的《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一文中指出:“只有违反标准语言常规,并且只有系统地进行违反,人们才可以利用语言写出诗来。”Mukarowsky强调对语言常规的偏离(deviation)。文学是一种艺术,是用文字来表达艺术经验。出于塑造艺术形象的需要,作者常常打破常规,运用语言变异艺术,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前景化指的是对语言常规有动因的变异。读者在看到某种不寻常的语言现象时,总被他吸引,总被他较多的注意,甚至进而揣摩和玩味它的涵义,这就表示变异有了突出的效果了。举个简单的例子,She was fast sleep.在语法上是符合语言常规的,每个单词都是严格按照语法规则来排列的,没有让人引起特别兴趣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如果我们将句子变为Fast asleep she was, 英语中词与词的关系,一般不是由词尾的变化来表示,而主要依靠次序来表现。句子中正常词序的任何变化,都会同原句在意义上、程度上、或语气上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倒装形式也是文体中取得突出的修辞手段。倒装形式是一种强调手段,被强调的概念一般放在句首。在改变语序的句子中,fast asleep 被前置,自然强调的重点,就转移到了fast asleep上,而不再是第一句中的she, 这样我们就获得了突出的效果。如果我们将句子改变为She fast asleep was, 这样我们就过分地违反语言常规,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是不可取的。

3. 前景化与功能解析

前景化及其功能在Short的Who is stylistics 一文中得到了更好的阐释:

When a writer writes he is constantly involved in marking linguistic choice——choices between one word and another, one structure and another, and so on.

Examination of the choices that he makes (as opposed to the ones that he rejects)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more fully the meaning he is trying to create and the effects he is trying to achieve.

He can make choic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language system. Choices outside the language system. Choices outside the language system are deviant and thus producing foregrounding.

Overregularity of a particular choice within the system also produces foregrounding.

(Short,1984.21)

从上面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对表达方式作出选择的过程。作者可以选择对语言常规的偏离与否定。创造新词,赋予一个词新的意义,或用之于不寻常的场合,在句法上变出新的花样,使用别出心裁的修辞手段都属于质的前景化。而一个音素、一个词或一种结构的过于频繁地重复使用,诗句或诗节的过长或过短,属于量的前景化。

质的前景化可以体现在不同的语言层次,如语音、书法、句法、词汇、语义等等。

在语音层次的变异上,似乎语音的过分规则性更多于变异,但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它们共有的一些特征。一般来说,语音层次的变异可以表现为省略:错误的发音以及非规范性发音和特殊发音上。省略现象在诗句中较为常见。

Thou on whose stream, ’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

(P.B.Shelley, Ode to the West Wind)

A voice so thrilling ne’er was heard.

(Wordsworth, The Solitary Reaper)

Tilla’ the seas gang dry, my dear.

(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

在这些例子中,‘mid,ne’er以及a’的完整形式分别是amid, never, 以及all. 例句中的省略现象在诗歌作品中是一个较常见的现象。诗人改变原有单词的发音,是为了更好地安排其诗中的声音模式,获得他们所想要的交际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为了生动地刻画某一人物形象,作家会选择让作品中的人物发音错误或发非规范性的音。大家一定还记得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刻画的那位Mr Bumble, 尽管他只是一名官职最低的教区长官,然而他却十分看重自己,喜欢在那些他认为不如自己的人面前装腔作势。他伪善、吝啬并且不具有同情心。在小说中,他的错误发音正好暴露了他的装腔作势和自以为是。他喜欢用那些他控制不了的长的专业性的单词,只能暴露他的无能。狄更斯通过向读者描述他所说的话以及他说话的方式,成功地刻画了这个人物形象。

有时,在诗歌语言中,为了押韵,诗人也会给一些单词特殊的发音。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far behind?

在此例句中,wind为了和behind押韵,发其动词音/waind/.

美国诗人William Carlos Williams 在他的诗歌This is Just to Say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书写变异的例子。

I have eaten

the plums

that were in

the ice-box

and which

you were probably

saving

for breakfast

Forgive me

they were delicious

so sweet

and so cold

这首短诗的意义是:一个人吃了冰箱里别人留下来的梅子,觉得果子又甜又凉又鲜美,但同时又对主人感到抱歉。这是一首小诗,并没有更深的含义,也可能是即兴之作。但由于诗人运用了诗歌的排列形式,使它具有了新意义,给人们以美的感觉。该诗每一行结尾无标点,开头无大写。这样一种书写方式在读者心目中引起一种强烈的期待感。从第一行开始,读者会因为急于想知道接下来的东西而积极主动去阅读这首小诗。而诗的最好一节里,诗人放慢了这种期待的节奏,让读者和他一起去慢慢品尝梅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词汇变异在文学上是创造新词,赋予一个词新的意义或用于不寻常的场合。作家通常会将新词用在某一不寻常的场合,但由于这些作品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所创造的新词会慢慢充实英语词库。“a grief ago是美国诗人汤姆斯一首诗中出现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按照英语的常规,不定冠词a应与可数名词连用,而grief是不可数名词;副词ago之前应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名词。如: a year, two weeks ago等。但汤姆斯却用了表示情绪的名词“grief”. 这里诗人用变异的艺术表达了用常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生活里充满了太多的忧伤,以至时光只有用一段段的忧伤而不是分分秒秒、年年月月来度量了。我们从他的另外一首诗中的句子也可以领略到变异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The hand that signed the paper felled a city.

在这行诗句中,动词“fell”突出了出来,不是因为它的意义,而是因为它对语言常规的偏离,在句中“fell”的宾语是a city而不是别的什么。从诗的上下文我们知道,是该文件的签署毁灭了这座城市,动词fell给我们两个意象:1. 一棵树被砍到并且倒在地面。2. 一座城市被毁灭。诗人在这里很显然是将意象1加之于意象2上,为了强化和具体化这个动作极其结果。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她心中的话很多,脸一红,它们全忽地跑散了,再也想不起来了。

(老舍《骆驼祥子》)

句法变异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人们社会交际活动所涉及的无数不同的场合、目的、对象、主题、途径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或制约着语言的表达形式,人们的社会地位、地理区域、所受教育、乃至种族差别等,对语言阐释的影响更为明显。笔者在这里收集了一些常规的句法变异的例句:

He bin gone. (=He has been gone a long time)

She hungry. (=She is hungry.)

I ain’t got only a dollar. (=I haven’t got only a dollar.)

He left? (=Did he leave?)

在刻画人物、发展情节中,句法变异起了重要的作用。句法变异、可以用来表示人物的社会属性。一个人所使用的语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社会地位、居住区域和个人修养;也能反映出他的思想情操、性格爱好、阅历、教育等等。另外,变异的不同程度表现不同的社会。如Huckleberry Finn和Jim (Mark Twain, Huckleberry Finn),由于两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背景不同,他们的语言自然会有差异。

句法变异还包括文体风格的差异。作家有时在一部作品中变换自己的风格,以取得突出效果。例如,海明威通常喜欢用短句,他的《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也不例外。但是当海明威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时,却是用了他通常所不使用的复杂结构,为了衬托出老人的这场战斗是何等艰难,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没有喘息的机会。

最后提到的变异是语义偏离。语义偏离包括多种语言现象和手段,如矛盾、转移、欺骗、歧义等等。在文学作品中,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效果,作家们经常采用这几种语义变异方法。如在细分,它们包括似非而是的隽语、矛盾修辞、各种比喻手段、夸张、夸张、降格修辞、反语等等。由于涉及内容广泛,我们就不再一一详述。从下面这则例子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其艺术效果。

It was a bright, cold day in April, and the clocks were striking thirteen.

(Orwell’s Nineteen Eighty-Four)

根据我们常识可以判断,句子后部分的陈述在现实生活中是荒谬的,因为钟不敲一下,通过使用这种矛盾修辞法,作者似乎在暗示整个故事的荒谬性。

突出除了可以通过打破语言的正常规则来实现外,还可以再不违反语言常规的情况下,通过过多或过少地使用某些语言常规来实现,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量的突出。

量的前景化在语音层次上体现为头韵、腹韵、假韵、尾韵等等。另外,还有拟声词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这些词模仿某些动作的声音,给人以“耳闻目睹“和形象生动的实感,大大加强了意识的表达。

在语法和词汇层次上的一些语法结构的并列和重复。并列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同时,该手段便于表达强烈的感情,突出所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而重复则可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注意,以使重点留下较深的印象。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

(Julieus Caesar)

这个句子是Julieus Caesar 的名言。这句话的原文是“Veni,Vidi,Vici”这三个拉丁词汇的词性、音节的长短以及首尾的音位完全相同。谁读后都会强烈感觉到Caesar 说话时的傲慢态度,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译成英语后,第二个词首的辅音变了,音节长短也不一致了,但是译文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基本节奏、结构和音位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Freeman, D, C, Linguistics and Literary Style, Holt, Rinehart, &Winston,1970.

[2] 王守元:英语文体学要略 [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3] Leech, G. N. & Short, M. H. Style in Fiction, Longman, 1981.

[4]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 Thornborrow and Wareing Patterns In Languages: Stylistics for Students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2000.

作者简介:

刘琼,1972,8,女,湖北,讲师,文学士学位,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上一篇:服装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关于我国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