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技术教学竞争机制的构建与研究

时间:2022-08-04 06:27:59

影视技术教学竞争机制的构建与研究

摘要:影视编导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学生影视能力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程内容涉猎广泛,既有理论性较强的影视知识,又有实践性较强的拍摄技术。如何更好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影视制作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认真分析影视编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结合该课程实际构建了基于团队的竞争机制。

关键词:影视编导;竞争机制;团队协作

影视技术是20世纪末迅猛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感官享受有了更多的追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世界影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西方,视觉艺术教育成为包容面很广的艺术教育,在中国,体现中国文化的影视作品不断出现,也适应了时代视觉传播的需要。[1]国内外经验证明,高质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对开拓广泛的经济市场有益,而且对加大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影响力、提高该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整体形象,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2]反过来,不良的影视作品对人们的误导也不可忽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影视行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引进来的阶段,很少有优秀影片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引导世界的影视潮流。所以,笔者深切感受到影视教育的迫切性,在此对影视技术教学做一些探讨。

一、温州及其周边地区影视技术的发展现状

温州经济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在该地区,中小企业仍然是温州企业的主体。而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非常薄弱,基本上还是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阶段,经济效益不容乐观。笔者于近几年走访了温州市及周边区域36家广告策划、影视宣传相关媒体设计公司,对146位影视技术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其中的27位项目经理及部门技术经理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到温州地区的影视技术发展较为缓慢,各中小企业主要采用经济效益明显的宣传方式而不重视影视宣传等方式。部分项目经理表示:在前几年,企业订单还是以平面宣传为主,近几年尤其是今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影视宣传,设计公司接到影视宣传片、产品宣传片的订单越来越多,但本地从事影视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使我们不得不千里迢迢去外地招聘影视技术人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也正是因为人才匮乏,而该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又极大,两者的冲突直接导致本地区本行业的公司很难发展壮大,这也就意味着行业龙头企业难以出现。整体行业的竞争处于无序与不利的地位,从而使更多优秀的影视技术设计人员向外地发展,而物价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也使人才流失的现象更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温州地区影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创建一个良好的商业化平台。

通过沟通不难发现,影视技术人才的匮乏正日益成为制约温州及周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通过影视编导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为社会输送有用的影视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温州地区广告、传媒、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高职院校影视编导课程的教学现状、竞争机制的构建过程及方法

高职院校影视编导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影视拍摄与编辑能力。其意义在于加强和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影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操作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编导能力、独立设计能力、独立编辑能力和综合运用影视相关知识的能力,全面掌握影像视频作品的创作、拍摄和简单编辑等影视技术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全面掌握影视领域的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高职院校影视技术教育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该技术相关课程的发展一直较为滞后。有些院校因为资金问题,未能采购足够的影视设备,将这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硬生生地上成了影视欣赏课。[3]还有些院校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较好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课堂授课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所教授出来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此外,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该课程大部分的教材都是理论性非常强、仅适合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的教材,在市面上较难找到一本适合高职院校教学的教材,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影视编导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该课程是为数字媒体技术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因循守旧,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有所脱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考虑到以上原因,在影视编导课程中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竞争机制正是顺应了社会的需求。当学生学完影视技术的基础知识后,通过团队之间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构建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影视技术的兴趣,从而有能力做出精美且具有个性化的影视作品。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领域,致力于影视编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师不多,因为受到教学环境、实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影视编导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一直较为缓慢。但随着影视技术跟生活越来越贴近,越来越多的影视爱好者已不再满足于影视作品的欣赏,开始纷纷走上自主创作影视作品的道路。互联网上有不少的文章涉及如何利用数码摄像机来实现影视作品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笔者改革影视编导课程的决心。笔者尝试采用循序渐进的“四部曲”的方式改革本门课程的教学。

1.序曲部分,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引入分组教学的方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教学效果,笔者撰写了《影视编导课程实训指导书》,将每次实训项目化、将每个项目具体化。影视编导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即使手中有设备也无法拍摄出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商业化运作要求的影视作品。同时,如果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从未实践的话又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该实训指导书的指导,加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对影视编导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影视作品拍摄的能力,同时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设计影视稿本的能力、团队协作沟通的能力等。为了更好地提升项目化教学的效果,笔者对每位参与项目的学生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首先,学生要根据项目主题要求查阅、参考相关资料,提前进行认真预习,初步弄懂实训项目的目的、内容,并撰写项目报告。项目报告应包括基本的项目目的和内容,基本项目步骤、过程以及操作记录,对于自主创作的项目要提前准备好设计方案(包括故事梗概、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团队分工名单等拍摄前必需的文字材料)。其次,进入实训室后,学生要搞清本次实训项目需使用的设备,每种设备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合理、正确地选择使用相关设备。根据已设计的实训项目步骤在经教师同意后开始项目运作,项目组原则上为3-6人一组,学生要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准备好相关文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学生在完成项目后,科学、真实、完整地撰写项目报告,对本次实训项目加以总结。

通过不断地备课、模拟教学,笔者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影视编导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分组教学的教学方法,将团队精神与竞争机制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教学之前,按照学号顺序进行分组,同时微调各小组男女比例,将全体学生以3-6人为一组的方式组建10个创作团队,每个团队推举1名团队负责人牵头整个团队的整体运作与协调工作。之后,再由每个团队自行讨论产生导演、演员、监制、编剧、剧务、音效、后期等角色分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团队的运作中。通过不同的分工将团队内每位学生的特长发挥出来,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采用按照学号进行分组而不是自由分组的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遇到形形、不同性格、不同工作作风的搭档,不可能永远和自己熟悉、默契的人协同工作,因此通过按学号分配的方式能更逼真地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2.曲中部分,指导学生创作项目化作品的故事梗概、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通过竞争的方式引导项目团队创作优秀作品[4]

在教学初期,笔者不断地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影视作品,并以“拉片”的手法让学生通过欣赏、模仿的方式掌握拍摄的技巧和镜头剪辑的方法,同时也将学生从对影视剧情的关注转移到对影视镜头及影视技巧的关注中去。所谓拉片,就是一种对影片“精读”的过程。它要求学生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将影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逐帧逐句反复观看。在观看的同时将影片镜头的景别、时长、技巧、转场等信息详细地记录下来。通过对整部影片的“精读”来完成针对性的总结提炼,并撰写出相对应的故事梗概、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等内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提供系列影片供学生选择,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一部影片进行拉片分析,教师在整个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量化指导。[5]让学生通过模仿、揣摩的方式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剧本的撰写、镜头的处理及作品的拍摄技巧。

在教学中后期,每次实训前教师都指定一个主题或方向,由每个创作团队构思、设计并准备好前期文字材料,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会同本专业教师、企业影视从业人员组建“影视创作指导小组”以商业化运作的标准对每个作品进行批改、指导、反馈,直到每个作品都能满足拍摄的要求、商业化运作的要求,在审核通过后方才允许该团队成员动手进行拍摄。例如,笔者曾要求学生创作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宣传片,该项目来源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招生宣传需求及相关院级教研课题,通过两个班级约20个影视创作团队近1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创作出了符合学院要求的商业化作品。

3.高潮部分,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小成本校园影视短片,在竞争机制中孕育优秀作品

以项目创作团队为单位,拟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创作小成本的校园影视短片。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入商业化的运作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插播广告宣传的方式吸引校园周边商铺进行商业化投资。例如,笔者指导学生创作的校园影视短片——《尚炒饭面试记》获得了一鸣真鲜奶吧温科院分店的商业化投资,在作品中自然穿插加入了该商铺的商业化广告,通过院系各级网站、各级影视制作大赛、互联网推广等方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商业化运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然,并不是每个创作团队的作品都有资格获得商业投资,该作品也是通过竞争,在20多个影视团队中脱颖而出的。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影视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曲终部分,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影视创作平台,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触”,真正做到校企合作无缝衔接

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企业的入职培训引入到影视编导课程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企业中的入职培训人员请到学校里以讲座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与企业需求零距离接触。同时,以企业订单跟单的方式,让有能力、有兴趣的学生到企业中接订单做,让学生在实战中增长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财富,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例如,数字媒体专业部分创作团队已接手温州天彩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正泰集团产品宣传片”,将课堂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企业增添经济效益、为学院增添社会效应、也为自己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今后高质量就业、高薪就业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和能力支撑。

三、教改效果调查与反馈

在教学改革措施实施以后,笔者于2012年对本院201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两个班学生做了针对性的影视编导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41人,女生39人,男女生比例接近1∶1。通过调查发现,占总人数68.2%的学生认为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真正起到了人尽其才的效果;占总人数56.5%的学生认为《影视编导课程实训指导书》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占总人数68.2%的学生认为课程实训内容对于自身影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占总人数90.6%的学生认为分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本次问卷调查的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门课程包括课程ppt的设计、实训内容的安排、实训指导书的撰写、课程教材的选定、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等各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希望通过今后的教学不断地予以改进。

笔者通过改革影视编导课程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竞争机制的创建让学生从以往的“要我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我要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影视制作能力。通过研究、改革当前的教学现状,让分组教学的应用、竞争机制的构建成为课程建设的新亮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而且能使影视创作成为生活的一个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影技术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创作优秀影视作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孟静.影视合成教学浅析[J].科技资讯,2009,(24):

189-190.

[2] 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8.

[3] 赵津晶.普通高校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研究[J].现

代传播,2009,(3):123-124.

[4] 詹琛.大学生校园数字短片创作指导研究[J].湖北广播

电视大学学报,2012,(6):120-121.

[5] 李成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品观摩与探讨”课程拉

片教学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11):133-135.

上一篇:10 most exciting mountain treks 下一篇:MuMbai Must-ha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