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群英谱

时间:2022-08-04 05:27:31

资本群英谱

电盈出售资产案带出了复杂的多边关系,许多关注此事的人对进入角逐的资本买家的名称虽然都似曾相识,但毕竟模糊我们特在此一一介绍。

一飞冲天“麦格理”

电盈资产收购案无论战局如何,澳洲“麦格哩”财团却肯定已经成为了赢家。

因为“麦格理”财团的收购要约并无约束性,也毋须支付任何订金,即使交易告吹,“麦格理”也只会赔上一些专业人士的服务费用,但此宗交易却令本来较低调的“麦格理”财团声名大噪,在目前外资银行都希望在内地打响名堂,分享这个庞大市场的局面下, “麦格理”的无形得益相当可观。

麦格理财团,由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麦格理银行牵头的大财团,麦格理银行从2000年开始就飞速地发展着,这在沉闷的银行界几乎是个异数。

早在1989年,总部位于悉尼的麦格理银行就在伦敦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办事处,然而这家银行在国际范围加速发展却是近3年的事。在此期间,它收购了英国的西南供水公司以及威尔士和西部油气输送网络。

在韩国,它推出了该国首个私营基建基金,同时也是首家推出企业重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外国机构。而在美国,它也刚刚推出了首个上市的基建基金。

2005年是麦格理银行一个关键转折点,不但由于他们创造类似收购伦敦交易所之类的爆炸性新闻;更在于他们终于开始有点成为国际银行的苗头了。在2005年(澳大利亚财年于6月30日结束)年终报告会上麦格理银行CEO艾伦・莫斯(Allan Moss)骄傲地宣布2005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7%,总资产也达到490亿澳元(折合约343亿美元)。

而麦格理财团的另一个主角是传媒大亨默多克控制的新闻集团。六年前,新闻集团就曾经联合新加坡电信尝试收购当年的香港电讯,但最终输给了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数码动力。

价值投资“新桥国际”

新桥投资是于1994年由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和布兰投资公司(Blum Capital Partners)发起设立的,实际上是这两家公司在亚洲的延伸。

其中,TPG是一家合伙制直接投资公司,管理的资本金超过100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金融、通信、航空公司、食品等,曾经收购了著名的硬盘制造商希捷、美洲航空、西北航空和美国第二大快餐连锁公司汉堡王等;BLUM投资基金管理的资本金超过20亿美金,其投资范围包括金融服务机构、消费类产品和医疗保健等。

作为一种收购型基金,新桥投资主要向处于财务困境但仍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掌握控制权后向被收购公司派入新的管理层,改善公司运营状况,提升公司价值,‘然后获利退出’。“911”之后,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在美国收购了多家濒临破产的大企业,而在华尔街,类似的专门喜好金融不良资产残局的收拾者叫做价值投资人或称为秃鹫投资者。

新桥在亚洲的投资似乎有着一条明确的主线一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曾以5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第一银行。其在中国曾参与投资过“维维豆奶”和“大白兔奶糖”,后又退出,在中国最大手笔的投资项目是以6000万美元投资软件公司“中泰数据”。

综观新桥投资在亚洲的作为,说到底,都是为了取得从买入与卖出之间的差价,它只是一个逐利的风险投资者。

任重道远“中国网通”

伴随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与业务的逐步分离以及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国内主要电信运营商面临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改变,电信市场上基于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格局最终必然会演变成为大规模、多元化资本运作与数据业务快速发展相融合的竞争格局。在这种竞争更加残酷的格局下,多元化资本运作能力的高低将成为影响国内电信运营企业生存与壮大的重要因素。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中国内地四大电信企业之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及相关电信服务。中国网通集团注册资本为6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03年底,资产总额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约840亿元人民币。中国网通集团的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1.1亿户。

2002年,中国网通透过中国网通国际有限公司组建了亚洲网通,而此后一段时间内该公司一直处于不活跃状态,这说明与其它的中国海外上市企业一样,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的资本运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影子收购者”梁伯韬

现年52岁的梁伯韬,在金融界浸淫20余载。198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取得MBA学位后回到香港,任汇丰银行下多利财务公司财务顾问,5年后进入美资万国宝通银行。

3年后,梁伯韬与英国有上层背景的英国人PhilipL,Tose,联合创办了香港投资银行Peregrine InvestmentsHoldings(百富勤),股东就包括和黄、中信、越秀、合和等巨头。短短四年中,百富勤由3亿港元股本的私人公司跃升为市值逾50亿港元的上市公司,梁本人也因此跻身于香港超级富豪之列。

梁伯韬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运作一批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1993年7月,曾成功运作了“青岛啤酒”,使其成为第一只内地注册境外上市的、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的H股。)被香港金融界誉为“红筹教父”。

摘自《鹰翔产业网》2006.8.28

上一篇:风投,疯投? 下一篇:齐:小女子做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