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时间:2022-08-04 03:54:25

数学教学中的设疑艺术

【关键词】设疑 调整 反思 《认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A-0060-0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说的就是“设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将学生回答正确的标准当成达到目的,这只是“设疑”的表面效果,质疑问题、探究问题才是开启四维空间的钥匙。在设疑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应能激发学生认知,促进学生探究,且每个问题的设置都应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每个问题的探究都要有利于揭示数学的本质。这才是“设疑”的根本目的。下面结合一堂《认数》的公开课谈谈个人见解。

一、教学预设与调整

执教教师是这样导入课堂的,首先拿出一个计数器展示给学生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这是谁呢?”学生分纷纷回答是计数器。接着教师又问:“你们想不想拨一拨呢?”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某学生在连续拨动几个数后,教师提问:“刚才都拨了一颗珠子,为什么表示的数都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因为每颗珠子所在的单位不同!”

仔细分析片断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刚才都拨了一颗珠子,为什么表示的数都不一样呢?”学生回答时不费吹灰之力。这个长达4分钟的操作片断仅仅是让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陌生吗?

对于这个片段,笔者进行了一番推敲之后,认为课堂导入可以做如下调整:首先拿出一个计数器展示给学生。

师:想不想拨一拨?(想)

师:好,看看谁拨的最快。请拨一颗珠子,拨好后,同桌交流你拨的是什么数,大声说出来!

学生有可能回答:1,100,1000,10。

师:大家都拨了一颗珠子,可我怎么听到不同的声音呢?(设疑)

学生有可能回答:因为我是在个位上拨了一颗珠子的;因为我是在百位上拨了一颗珠子的;我是在千位上拨了一颗珠子;老师千位后面的数位是万位吗?老师,那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就是10000了……

师:通过刚才的拨珠子,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有可能回答:1.每一颗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表示的数就不同。2.我知道了千位后面一位就是万位。

师:你说的真好,这样从右边往左边数: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就是数位的顺序。

师: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10000这个数,好吗?

二、预设调整后的反思

预设调整后的片断“设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对于这一片段的思考,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思维起点。设疑首先要分析教材和研读教材,在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后设计问题,明确教学目标。例如,拨珠子不是让学生死记每颗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就不一样,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数位顺序,明确数位概念。

2.重难点处设疑。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学生是否能成功掌握教材内容。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由浅入深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质疑并深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逐步提问、引导也是重要一环。

3.“提问”不等于“设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引发的深入思考、深度探究的思维活动是设疑。它不是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学习情境。因此,“设疑”时教师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非常规性。学生以前未解决过相同性质的问题。(2)能引发认知冲突。即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对已经认知的知识产生矛盾。(3)不能立即解决。在出现设疑的时候,解答问题需要利用数学推理和深度探究。(4)能引起心理上一定的“焦虑性”反映。

4.“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一个小问题,就能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看待问题、揭示问题,从而达到投石激浪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设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填鸭式教学,必须根据学生掌握和消化知识的能力,采用适合学生深入思考的迂回曲线教学,只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让学生在主观行动上客观地去完成解决的过程。

综上所述,疑问是学习的主动力,学生有了疑问才能自主思考,有了思考才能感悟。所以,教学贵在“设疑”。课堂设疑是一门艺术,它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文本创建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者。

(责编 韦建成)

上一篇: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 下一篇:语文课堂应远离“伪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