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罗生门》\《罗拉快跑》的复调叙事

时间:2022-08-04 01:28:57

论电影《罗生门》\《罗拉快跑》的复调叙事

【摘要】“复调”一词被广泛应用于音乐领域,文学领域,同时也被应用于电影领域,电影《罗生门》通过剧中不同人物对“武士的死”这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中形成复调叙事。而《罗拉快跑》则是叙事者在安排罗拉在指定的时间里弄到10万马克达到指定的地点去救男友这一事件时,选择了出现的几种可能,这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可能形成了复调叙事。电影文本的叙事结构的复调选择,丰富了电影叙事的表现技巧,也传达出了导演对电影和现代生活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复调小说 复调电影 现代感受

社会的发展催使着知识的专业化和细化,知识的不断地专业化又催使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知识的专业化不但没有阻隔各专业间交流,反而催进了它们之间的交汇。分化和交融对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电影叙事方法极具多样性。其发展是一个与其它文化融合、吸收、创新和提纯的过程,许多叙事方法的拓展可使电影涉足于科学、哲学、心理学领域”。而影视和文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亲密。当代武侠文学的宗师――金庸写小说时就借鉴了很多影视叙事技巧,而他的武侠小说又改编成一部部的电影或电视剧现身银屏,受到海内外的欢迎,金庸的作品也成为华人中最具影响的文学作品之一。

“复调”最早用在音乐领域,“复调音乐是与主调音乐相对应的概念。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复调音乐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或相继结合)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而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巴赫金又把“复调”概念引入小说理论。“复调型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展开故事情节、性格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拥有各自世界、有着同等价值、具有平等地位的不同的独立意识。”“复调小说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这种‘复调思维’的矛盾性、对话性、开放性和未完成性”福克勒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比较典型的复调小说。整部小说由几个人物各自的叙述组合而成,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小说。各个人物都是从自己的视角进行着“独白”,这些“独白”内部和之间都存在矛盾,读者需把这些“独白”进行对话,从中建构整部小说。

如果将电影作为艺术文本来阅读,注意它的叙事结构,你会发现有些电影也具有复调叙事的特点。在一部电影中往往以几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反复讲述同一件事情,“促使本文‘讲述’脱离传统因果式叙述的线型链条,而朝着叙述的横断面上展开。”“这种(多重式)聚焦方式一方面能够产生一种立体观察的效果,完整的故事轮廓通常是由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方式的讲述)组合出来的。”另一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叙事,“使得本文叙述具有一种‘虚虚实实’的张力,一种发散的不确定的叙述指向,从而造成本文意义理解上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如电影《罗生门》、《罗拉快跑》等比较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复调叙事的特点。下面,我们把它们分成两小类进行分析。

一、剧中不同人物不同描述的复调叙事

《罗生门》是导演导演黑泽明根据自芥川龙之介的原著《筱竹丛中》改编而成,该片在1951、1952年分别荣获第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罗生门》电影文本中不同人物对同一桩杀人案件的不同描叙组合成一部多声部的复调电影。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扭曲和修改事情本来的面目,使得他们之间的叙事矛盾重重,接受者很难分别出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事情的本来面目是怎样的。

对于武士的死,强盗多襄丸说是他当着武士的面了其妻之后,其妻不堪在两个男人面前丢脸而要求死一个男的,干是强盗松开武士与其公平决斗,赢了武士并刺死了他。武士妻却说:强盗她后逃走,她痛不欲生松开武士,却迎来了的武士冷酷无情的眼光。她在羞恨中昏倒时误杀武士。武士借女巫之口又是另一说法,强盗了其妻后叫她跟自己走,武士妻答应了但要求强盗杀了武士,强盗没答应反松开武士,武士妻逃走,武士自杀。作为旁观者的樵夫最后把他们的说法都否定了,说强盗武士妻后求她跟自己走,女子没答应,暗示由两男人决斗来决定跟谁。武士拒绝决斗并要求女子自杀以保清白,强盗也不怕决斗。女子反唇相讥并激起男人的自尊心后,两个男的在无比害怕中决斗,强盗胜并杀了武士。

他们的话都在努力地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弱势,扭曲事实,在自己的话里使自己保持高大的形象,以此保护自尊,体现出人自私的本性。樵夫也是如此,他刚开始说不知道,后来又说看到的经过,对此解释是怕官府叫去麻烦。而庶民却指出他这样遮遮掩掩的原因是他私藏了武士妻的短刀。影片正是通不同人物的各自表演,来表达对人性的怀疑。这部影片产生于二战之后的日本,战争不仅摧毁了他们的城市,带给他们混乱、贫穷、疾病,也摧毁了他们的价值信仰。“故事本身所直接提出的可以说是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实?有没有可能找到终极意义上的真实?答案是否定的。这否定让人痛苦,却又不得不如此。”

二、叙事者对同一件事不同描述的复调叙事

与《阳光灿烂的日子》叙事相似,德国影片《罗拉快跑》的复调叙事也是在叙事者对一段情节(罗来弄10万马克跑去救马尼)重复而又不同地讲述中形成。与其不同的是《罗来快跑》中没有旁白否定前面的叙事,清晰地提醒观众叙事再一次进行。当然,观众通过非常相似的场景(如每次重复都是从一个怪兽头钟开始,罗来变成动漫人物从从中穿越)自己可以感知故事是是在再一次进行。

在《罗拉快跑》中,罗来弄10万马克跑去救马尼重复了三次,每次因一点点细微的改变而产生了相距甚远的结果。第一次的结局是罗拉被枪击中,第二次是曼尼被救护车撞死,第三次罗拉在赢了十万马克准时赶到曼尼指定地点时,曼尼也丢掉的钱又失而复得,已顺利地摆脱了困境。每个单一片段里的主角都在叙事的本文时间里出现了三次。每次都呈现有些不同的叙事内容。如罗拉冲出家门,下楼梯时碰到的狗和小流氓,在罗拉每次下楼时都会出现。第一次,狗使罗拉受到了惊吓;第二次,小流氓绊到了罗拉:第三次,罗拉轻松跃过。

当然,不仅是罗拉的一些细微改变会影响故事的结局,其他人物也一样。曼尼,罗拉的老爸,街上推着婴儿车的老太太,银行的看门员,地铁站里的大胡子穷鬼,这里面都有改变剧情的能力。罗拉在每一次开始任务,与他们形成互动。他们各自行为的稍微的差异都会体现在结果上,牵一发而动全局。可以说,这个游戏是玩不完的,或是说,这部电影是没有结果的。在第三段剧情。种种巧合,罗拉在赚到了十万马克,她的男朋友又找到了拿他钱的那个乞丐,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吗?换句话说,若是游戏重来一次的话,未必就会有这样的运气。那就会有第四次,第五次……在未完成任务之前,罗拉永远不会停下来,会永远跑下去,这样一来,电影就永远不会结束。整个电影文本的叙事在“如果――就――”可操作的可能性空间进行。到底是哪个一种可能变成现实,却是个不确定的。这种简单而又复杂零散的情节,配上动感的音乐和动漫画面,加上不断嵌套的闪回镜头,使得电影有种独特的MTVN,格。导演选择这样电影文本时间的直线与故事时间的螺旋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叙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趋向多元,表达了导演对电影和现代生活的感受和看法。

三、结语

当然,电影的复调叙事除了上面的两类之外,剧中人物现实与意识的交替出现也可以形成复调叙事,关于某个动作反复闪回镜头也可形成复调,正是这些叙事技巧的不断创新和运用,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促进了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男性成长的青春演绎 下一篇:网络视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