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2-08-04 12:36:38

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混凝土一出现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工程;道路施工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有机的、无机的或有机无机复合的)、颗粒状集料、水以及需要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或经硬化后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复合材料(普通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其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2、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分析

2.1,普通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用素混凝土或仅在路面板边缘和角隅少量配筋的混凝土,就地灌筑成的路面结构,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素混凝土路面应沿纵向每隔5~6米设一缩缝,满足冬季缩裂要求;每隔20~40米设一胀缝,防止夏季热胀,板屈曲压裂或缝边混凝土挤碎;沿横向每隔3~4.5米设一纵缝(图1)。由于横胀缝易引起路面板的破坏,增加施工和养护的麻烦,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对夏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除在桥头、隧道口、道路交叉口小半径曲线或纵坡变换处,必须设置胀缝外,其他路段可少设或不设。纵横缝一般做成垂直相交,但也有把横缝做成与纵缝交成70°~80°斜角,并按4、4.5、5、5.5和6米的不等间距顺序布置。

胀缝间隙宽1.8~2.5厘米,为防止渗水,上部5~6厘米深度内应灌以填缝料,下部则设置用沥青浸制的软木嵌条。为传递荷载,混凝土板厚中央处设钢传力杆,杆径20~32毫米,长40~60厘米,间距30厘米。杆的半段涂沥青并套以套筒,筒底部填以木屑等材料。如不设传力杆,可在混凝土板下设置垫枕。

缩缝一般做成裂口深4~6厘米的假缝形式,上部亦灌以填缝料,可不设传力杆。但在路基软弱或交通繁忙路段以及邻近长间距胀缝的二三个缩缝上,也应设置传力杆。纵缝可做成假缝、平头缝或企口缝形式,上部也灌以填缝料。为防止板块向两侧滑移,板厚中央可设置钢拉杆,杆径14~20毫米,长40~60厘米,间距80~100厘米。

混凝土路面切缝要注意:第一,要注意切缝的时间,时间隔太长了会出现裂缝,太短了,会出现毛边;第二,要注意切的深度,浅了起不到效果,还是会出现裂缝,太深了,又耗时耗力,浪费资源;第三,间距要合适,一般控制在4-6米之间,间隔太长了,中间会出现裂缝,起不到作用了,太短了,也是浪费;第四,注意线形的顺直美观,特别是在弯道上,注意不要斜了;第五,切完后及时进行灌缝。

2.2,钢筋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在混凝土路面板内,沿纵横向配置钢筋网,配筋率为 0.1~0.2%。将其在道路施工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钢筋直径8~12毫米,纵筋间距15~35厘米,横筋间距30~75厘米。第二,纵向钢筋设在面层顶面下1/3-1/2厚度范围内,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以减轻板面裂纹的产生和扩张。第三,板厚和纵缝间距与素混凝土路面相同,但横缩缝间距可增至10~30米,并设传力杆。第四,在地路基软弱地段和交通特别繁重处,也可将钢筋网设在板底面之上5~6厘米处,或设双层钢筋网。第五,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不小于35倍钢筋直径,搭接位置应错开,开搭接端连线与纵向钢筋的夹角应小于60°。第六,边缘钢筋至纵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00-150mm。

2.3,钢纤维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其是在混合料中加入1.0-1.2%(体积比)的钢纤维,形成混凝土复合材料,具有抗弯拉、抗压、抗剪强度显著提升,耐磨、抗裂、抗疲劳和抗冻融能力都有提升等优点,在施工中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钢纤维掺入比例不宜太高,否则施工和易性降低;第二,纤维长度不宜太长,否则拌和不匀,过短则强度增长不多,适宜长度25-60mm,直径0.4-0.7mm,长径比50-70;第三,拌和加料顺序:砂、碎石、水泥、钢纤维;第四,为防止钢纤维外露或竖直伸出表面,以保证车辆及行人安全,在整平前可用凸棱的金属压滚或其它方法,将竖起或外露的钢纤维压入后再整平,抹面和压纹时也不得将钢纤维带出,抹平的表面应在初凝前进行压纹和拉毛,压纹和拉毛工具,宜使用压滚和刷子,不得使用竹扫帚。路面切缝宜采用割缝机割出要求深度的槽口,割槽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在钢纤维抹面后12―48小时左右,抗压强度达到5―10Mpa作为切缝时间。

2.4,预应力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最早是在法国使用,后来在英国和其它欧洲国家先后用于道路路面或机场道面上。美国、日本和前苏联等国家也都修建了一定数量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其应用与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第一,路面板厚度只需传统混凝土路面板厚的40%~60%,就能提供很高的承载力和较高的抗变形能力,对减薄机场道面的厚度非常有利。第二,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由于板较长,接缝数量可大大减少,改善了行车的平稳性。第三,预应力的存在使路面板体性较强,边角软弱部分得以改善,大大减少了横向开裂的可能性,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第四,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用筋量少于除贫混凝土外其他路面。据国外研究指出,用于正常预应力设计所需的钢筋量约为2.7125km/m2,这远少于连续配筋路面(在一些情况下可达1/5的用量)。

2.5,连续配筋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在混凝土板内大量配筋,配筋率达0.6~1.0%,纵筋直径12~16毫米,间距7.5~20厘米,可连续贯穿横缝。横筋直径6~9毫米。间距40~120厘米。钢筋设在板厚中央略高处,与板表面距离至少6~7厘米。

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的端部应设置端缝,它有两种形式:一为自由式,即连续设置3~4条胀缝,以便板端部自由胀缩;另一为锚固式,即在板底部设置若干根肋梁或桩埋入地基内,以阻止板的胀缩活动。与素混凝土路面相比,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厚可减薄15~20%;缩缝间距可增长至100~300米。但用钢多,造价高,施工较复杂。

2.6,装配式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运用

在工厂中制成混凝土预制板,运至工地现场铺装而成的路面。装配式混凝土板一般做成边长1~2米的正方形或矩形,也可做成边长1.2米的六角形,板厚12~18厘米;还可做成宽3.5米、长3~6米的大型板,但需有相应的运输和吊装机具来配合。板的边缘和角隅可配置钢筋,也可在全板面配设钢筋网。为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可采用预应力、真空吸水、机械振捣和蒸汽养护等工艺。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板可以全年生产,不受气候影响,质量容易保证;而且铺装进度快,铺完即可通车,损坏后易于拆换修理,但其接缝多,整体性差。

4、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对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及装配式混凝土在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应用,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深知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用于到市政道路上均具有不同的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选用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工艺先进的混凝土类型。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工程》姚昱晨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张向东等,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李世华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试论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与研究 下一篇:讨论BIM技术在建筑管线综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