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8-03 11:40:09

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就会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进行积极的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热情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教学情境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3.让学生多讨论

教师的质疑可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互相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其参与的机会。

三、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在不断思考中完成。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可在引入部分,也可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多样,其中有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也可叙述身边的事例或通过播放媒体的资料来形成探究问题的情境,还可以从叙述已有的生活出发,引发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反思,发现矛盾,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以下的功能: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八年级上册《2.1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创设:今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水池,水池中央有一颗荷花露出水面1米,一阵清风吹来,将荷花吹得倾斜,荷花正好与水面相平,且落在池边,求水池的水深?

2.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方向性,能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

3.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4.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

创设好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探究的目的。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他们去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赣榆门河中学)

上一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浅谈古诗词的情感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