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网络的邂逅

时间:2022-08-03 06:22:33

化学与网络的邂逅

摘 要:通过具体分析化学课堂引入网络资源的实践途径,让化学与网络邂逅,有利于全面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网络;实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已逐步成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网络信息资源,不仅能深化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还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运用媒体、网络资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在新课导入阶段就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其思维引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与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对此,教师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本课时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一个飞跃,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化学教学重难点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而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然而即便如此,仍难以让学生产生有较深的认识,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更应积极引进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等特点,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帮助教师讲清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效突破高中化W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的概念、SO2的漂白原理等知识点,老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授新课知识,通过引入平常看电视时,天气预报播报后,还有哪些关于环境方面的报道?展示空气质量日报。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SO2对环境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本堂课所介绍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然后,老师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SO2是怎么产生的图片,促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SO2的产生由化石燃料、硫、硫化物的燃烧以及由火山爆发等引起,从而深入感受化学物质不合理应用的危害。这样对突破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等知识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解答化学问题时,引进网络信息资源,能促进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究。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往往生搬硬套,很少有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与发展,甚至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自我探究的引导,在面对问题时,能更多的思考与探究。此外,作为一名教师,应提前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备课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备课,更要通过备课明确知识要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地解决重难点问题。做到此点,需组合应用网络信息资源。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内容的备课,可通过网络,网站中找寻钠与水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等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制作满足教学要求的课件或视频,然后将之运用到高中化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帮助下,教师可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以及铁与水蒸气的反应,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保证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与探究。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发生质的飞跃。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其积极引进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让丰富的网络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助力,辅助化学教学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此外,为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重新审视自身角色定位,积极引导学生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以便为更好地满足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光辉,姚开杰.高中化学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1(8):65-68.

[2]韦鸿岸.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2(1):47-49.

上一篇: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脑科学与教育”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