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时间:2022-08-02 09:55:11

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教师富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语言的作用下,始终处于紧张而积极的思考状态,从而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用当前热点问题为引子,以学生所闻所见为例子充实教学内容,以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调节学生情绪,创造轻松教学环境,使学生“乐学”、“好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实中的小案例进行分析,从而将抽象、枯燥的理论说教变得有趣有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案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针对性、理论性、借鉴性的原则,将复杂的理论内容简单化。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教师的教育、教学不是一种单向的简单传授和灌输,而是通过富有启迪、暗示、点拨、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产生内在的自我学习要求与愿望,产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还要求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把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性结合起来,重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教师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设置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善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方式,用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去推导知识,保证学生准确地理解知识。

二、教学语言的精练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其中语言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不论你准备了多么好的教具,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果语言不精练,表达不清楚,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语言。语言精练,是不是少讲几句就叫语言精练呢?不是。语言精练是指措词精当,言简意赅,干净利索,语句长短适中,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应讲明、讲透,避免较多的“题外话”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课堂的教学时间。那么精练的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认真备课、深钻教材中得来的。精练的语言是教师上好课、教好学的前提条件,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时间要效率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更多的相互讨论和双边活动,进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语言的通俗性

通俗明白、浅显易懂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教学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听懂、学会,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而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如果不能通俗明白、浅显易懂,讲话刁钻晦涩、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名其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获得间接知识,即主要不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而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前人在实践中的认识成果。这样学生可以迅速地接受前人的知识财富。但这种表现在教科书或其他教学参考书中的知识,是用书面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虽然彼此有密切联系,但又各具特点,有一定差距。有些书面语言,学生是不易理解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必须把比较艰深、死板的书面语言变成浅显易懂的、比较活泼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教师的有声语言作为物质形式的刺激物,表达的意义只有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构成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只有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讲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如果满口新名词、新概念和专门术语,或故作高深、晦涩难懂,势必影响学生理解知识。教师讲课要注意用语的规范化,不生造名词术语,不说半通不通的文白混杂的话,也不说吞吞吐吐的半截子话。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主要纽带,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以便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娟 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

上一篇:疗养院的语言艺术 下一篇:舞蹈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