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如何备考

时间:2022-08-02 05:50:58

初中思想品德中考如何备考

摘 要: 针对即将到来的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科如何进行备考工作?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备考的方法:要求学生记忆课文的基本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注意把热点、重点、难点情景素材融入教学当中;要强化答题方法的训练。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中考 备考

广西百色市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将仍然像往年一样,一改2004年以来开卷考试的情况,实行闭卷考试。就毕业班的备考工作,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记忆基本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中考题材多以生活中、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但“理”在书中,即考查学生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或原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学生必须掌握,该记忆的一定要记住,该理解的一定要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耐心地对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来一次排查,以帮助复习和记忆。教师应该立足教材,在全面熟悉教材、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考核说明分层次落实各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各课、各单元的知识点梳理出来,按先后联系的排列顺序,构建知识体系,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目前,各校都已经结束了新课程学习,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在冲刺阶段复习时间有限,所以要积极配合好教师的复习步骤,在最后阶段突击记忆知识性、理论性的东西。其次,思想品德答题必须学会使用学科术语,具有学科素养。如何才能使用学科术语,特别是如何表达的问题,最佳捷径是运用教材中的一些原始表述。同时,阅卷老师也会看关键字眼。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必须加强记忆。只有记忆了基本理论知识,在考试时才能动用大脑知识储备,守株待兔。哪些东西必须记住呢?我想这样几类不能少:一是基本概念,如以法治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一国两制等;二是基本原理,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等等;三是重要论述,如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路线、中华民族精神、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四是基本结论,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我国的国情、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法律的三个特征等。

2.活用已有知识,培养答题能力

从2009年中考出题的情况来看,试题的背景或载体,除了漫画、表格、诗歌、歌词等形式外,还会更加灵活、新颖,比如谚语、对联、名言警句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加强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中考试卷答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只记住一些概念、原理还不行,必须会运用。思想品德是社会科学,学好这门课要求对一些基础知识不仅要做到能查阅,而且要能记忆、理解和掌握,并能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如教师可结合本班实际进行开放式教学,设计好“开放性问题或问题串”,内容设计要有梯度、有弹性,关注各个层面的学生。考题在考查学生的运用方面可能会有所加强,学生在复习中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中考考题出现“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这样直白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它可以出成百色市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严格保护耕地和矿产资源。抓好矿产资源规划,加快矿产资源整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重点流域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色市的做法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

3.注意把热点、重点、难点情景素材融入教学,把社会作为学习的大课堂

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可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力争把生活经验知识化,把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教师还要重视热点问题,选准重点专题。在复习中,教师应多关注国内外及地方的重大事件,切实感受社会生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中考时试卷所体现的政策方针都用生活化具体情景呈现,问题多是在情景中提炼。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景。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近年的热点很多,如国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谷超豪、孙家栋,节能减排,盐城水污染事件,“神七”问天,西南五省旱灾等。特别是这些热点与地方热点、教材重点、难点的结合点,更需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200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命题的角度就可以从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等入手,而相应的这些知识点,学生必须掌握,并且做到烂熟于心。

4.强化答题方法训练,有必要不断地反复练习

要加强审题、答题训练,提高答题技巧。许多学生不能取得理想分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题时出现了偏差,答题缺乏技巧。如何正确审题、巧妙答题呢?首先要看懂题目,即搞清楚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其次要回归教材,找准材料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认真选择答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即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按照题目要求确定答题思路,组织答案要点。在组织答案时应做到:①分点答题,答案条理化;②答案要点全面,逻辑性强。如解答“如何做”一类的题目时,可从国家、社会、学校、自己等角度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答案,也可以按照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法律的思路组织答案。将这些无规律的答案格式化,并要经常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③正确使用学科术语,语言简洁明了,表述准确,特别要学会使用关键词。

总之,我认为面对新形势,只要学生不断探索新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就定能最终夺取胜利。

上一篇:语用歧义的形成及其特点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无纸化考试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