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9-18 01:19:39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石河子大学商学院《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明确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 问题 原因 改革思路 主要措施

自1989年12月起,教育部将《货币银行学》确定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全国各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在大专、本科、研究生不同学历层次上都将此课作为共同的必修课来开设。我院自开设《货币银行学》课程以来,先后对中专、大专、本科三个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实施了教学。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转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因此,我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今后教学对象主要是本科学历的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也以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进行。

一、我院《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不同专业缺乏系列教学方案,各本科专业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与考核要求界定不清。

我院现有金融学、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电子商务等五个本科专业。这五个专业都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这五个本科专业也都开设了《货币银行学》课程,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体现出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教学的衔接性与协调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从而导致在我院目前该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方案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过于笼统,大而化之,缺乏具体的目标与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各专业的重点不突出,重复与遗漏并存;在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上也不能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差异,各专业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单一的课堂讲解教学法和期末试卷考核法,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简单雷同,不能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实施教学,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有人将这种教学方式概括为:“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就是在课堂讲解中,教师也容易照本宣科地讲,按照教材的章、节、目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有的甚至大段念诵教材,在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联贯性,忽略了每章内的各个目与节、各个节与节之间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查。

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上,一直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的考核制度等问题。主要表现为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教师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个原因是非常突出的:一是长期以来忽视对课程教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二是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和制度保证;三是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把学生看作是完全被动的听课对象,不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切实的改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改革思路与主要措施

自《货币银行学》课程被立为大学一类课程建设以来,我课程组即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之后在多次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共识,明确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以增强教学活动和教学秩序的规范性;

――根据我院现有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研究制定各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系列教学方案,明确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获得相应的教育;

――加强教材建设,同时抓紧系列教学参考(辅导)资料的建设和题库建设,以提高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专业不同班级开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考核标准,以保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以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按照上述的改革思路,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专业的系列教学方案。

根据各本科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着手设计《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系列教学方案;重新界定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按照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来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对不同专业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重新选定;重新确定各专业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与配套问题。这样就可以突出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目的的差异性、教学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既保持各专业教学方案的相对完整性,又注重各专业教学方案间的广度递增、难度递进的协调性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科学性。

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和完善定期集体备课制度,在每学期开学前和开学后的教学过程中组织任课老师共同备课,利用教研活动和其余时间逐章逐节地深入讨论并不断修订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完善教学方案。对本科层次各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统一界定基础性教学内容(约占整体的60%左右),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的,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给教师留出40%左右的自主性教学内容比重,给教师一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以突出专业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在教学组织上,改革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在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下教师的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建立综合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规范考评指标。

在考评方法上,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考核,从而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我们准备采取5种考评方式:笔试、口试、作业、讨论、考勤,总分值相应分解为笔试分、口试分、作业分、讨论分、考勤分五项。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笔试、口试分值占总分值的70%左右;讨论、作业及考勤等平时成绩占总分值的30%左右。为保证笔试考核的科学性,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大容量规范化的试题库,每张考卷设置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简答、论述等7种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对平时作业、讨论和学习态度的评分标准也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改革思路需要在实践中贯彻与落实,同时要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任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所以,除了教师应当做到规范教学之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这样改革方案才能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亦春.金融学专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静琦,孔曙东.新世纪对金融高等教育的挑战与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6).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矛盾与对策 下一篇:听说法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