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02 03:25:00

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总结了自己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发现法》教学的策略,该方法分六个环节: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小结升华,布置作业。探究发现法对于大幅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上课复习;确定课题;整理知识;阅读巩固。

【正 文】

我们每个人头脑中所储备的知识,其中依靠阅读掌握的占阅读内容的10%,依靠听掌握的占所听到内容的15%,而依靠亲身经历掌握的占亲身经历内容的80%,所以新课改提倡探究、实践,主张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探究,主动积极的获取知识,发现真理。下面是我多年利用《探究发现法》讲好一节历史课的具体做法,供同行参考。

利用《探究发现法》从事历史教学分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上课复习提问

教师特定三名学生,轮流向全班同学发问,语言要清晰,要讲清自己的要求,是让某个同学回答呢?还是让全班同学回答?学生回答结束后,讲台上的同学要表态,说明回答的是正确还是错误,怎样纠正错误?允许台上台下学生点评,点评台上学生所设计题目的质量、存在的问题,点评台下学生纪律及活动参与情况,对于出现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也可以让学生点评后,教师点评。这是确保一堂课质量的最关键环节。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该环节用时大约需5-8分钟。

第二环节:确定探究课题

教师根据《新课标》对所学课文的要求,结合课本中的活动练习、思考题,精心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和学生一块探究、辩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提出的的探究问题不可求多求全,小字内容或点述,或绕过,要确保本节课主要目标的完成。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一节课设计三个问题较好。教师台下巡回指导,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探索、辩论,并密切注意课堂纪律,纠正个别同学的违纪现象。

第三环节:整理所学知识

本环节与上一环节同步进行,用时20分钟左右,教师指定一名优秀学生作板书员,板书员根据同学和教师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板书要点,这也是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举措,既可以培养尖子生,又可以演示做笔记的方法。根据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许多学生都乐于做板书员,而且板书有独到之处,让学生代替教师板书,教师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做激励者,做促进者、辅导者和协调者,改变了过去教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既要讲又要及时的板书,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的现象,便于教师更灵活的处理课堂上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真真正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把权力下放给了教师和学生。

第四环节:阅读巩固补缺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索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主要任务后,留给学生5-8分钟的阅读时间,通读全文,重点内容圈划,这是一节课教学任务全面完成的重要环节。

第五环节:检测点评升华

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检测题(课件),要求学生抢答,要求检测题难度适中,对于课文中在讲课时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以判断题、填空题为主。检测结束后,教师点评板书员的板书,纠正板书员板书中遗漏的问题和错误,点评本节课学生的活动情况,庆祝每一个成功,表扬整个班级的努力,并且尽可能把表扬变成对已学过重点内容的扼要重述。如果本环节把握的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妙,这也是一堂课能不能得到升华的重要之笔。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作业的完成要因人而异,教师的作业布置方式由原来统一规格向差异性作业转变、向作业个性化转变。由简单记忆、机械训练模式向人情、兴趣、主动参与转变,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如我在教学实践中多由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三个问题,由班级十名优秀生组织批阅,然后由教师进行第二次批阅。批阅对部分学生以写激励性语言为主,调动学生完成历史作业的积极性。笔者认为,通过学生的历史作业,可以洞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给学生施以相应的思想教育。所以,教师要认真重视学生的历史作业,不能随意中断。

探究发现法讲究一个“活”字,教师处理教材要“活”,学生上课气氛要“活”,作业布置要“活”。在“活”中求知识,在“活”中长能力,在“活”中受教育。

上一篇: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问题与解决方法 下一篇: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