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有趣起来

时间:2022-08-02 02:18:11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有趣起来

摘 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的意义。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深知想要搞好教学工作,一定要考虑如何挖掘教材的趣味素材,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枯燥的数学教学为有趣的数学学习,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教学的艺术,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爱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55-0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了这句话的意义。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深知想要搞好教学工作,一定要考虑如何挖掘教材的趣味素材,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枯燥的数学教学为有趣的数学学习,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教学的艺术,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一、精心钻研教材,教学设计新颖。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准、要透,教学准备要充分,设计要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解做到深入浅出,表述清楚。教学中尽量使用“儿童语言”吸引学生,让学生容易听,喜欢听,觉得听你上课不费力,是一种享受,就像与朋友聊天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对学好数学产生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课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让学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因为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当然乐于接受。

二、以疑激趣,适时点拨。

设疑是激发学生探求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旧知识中,在他们心理造成一种悬念。置学生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境地,这样就能引发他的好奇和思考,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巧妙的点拨,有如四两拨千斤,让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尤如水到渠成般,学生自然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如,再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三位数“222”,问此数能否被3整除,接着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3的倍数的三位数,如“345”,设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345、435、453、534、543,这些由‘345’各数位上的数字变换位置以后得到的三位数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通过计算惊奇地发现,这些三位数都能被3整除。进一步设疑:“不用计算,你能判断出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此时他们心欲求而未知其意,口欲言而不能达其辞,造成了“愤悱”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也会非常深刻。

三、联系生活实际,用美激趣。

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只是学生没有留意而已。教师利用课本中的教学情景图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把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那么无形中就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容易得多了。如,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求商。出题:1、1元钱平分给5个人,每人得几角?(2角)平均分给2个人呢?(5角)2、12元钱可以到街上吃几碗牛肉面?(学生都知道我们这里是6元钱一碗)(2碗)18元钱能让几个人每人一碗牛肉面?(3人)等等,这样的问题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生经常用到,所以解决起来得心应手,兴趣浓厚,从而达到了变难为易。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喜欢感受事物的美,都有一种对美的追求。当学生对数学所提示的客观规律浮想联翩时,对数学本身的简洁与和谐回味无穷时,对奇异、复杂的数学问题豁然开朗时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奇感、愉、成功感,从而陶醉、领悟到了数学的魅力。在数学美的世界里享受数学学习的种种,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首先我从欣赏的角度出示了几幅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剪纸艺术,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表象;紧接着我亲手剪(或撕)出树叶,蝴蝶等图为观察对象,引入“对称”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对称现象的心理。在新课进行中,又向学生展示各方面具有轴对称特点的东西,让学生在欣赏对称美的同时丰富感性认识,此时在学生的心中,轴对称已被抹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撩拨着他们的心弦,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四、鼓励学生以异悟趣

小学生都有种求异心理,即希望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因此,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不仅仅是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是符合学生的意愿和心理特征,不管是概念教学,规则教学、计算教学,还是应用题教学都应该诱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住学习的内容,领悟到数学的种种魅力,产生强大的自觉动力。教学中常用的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都会给学生带来无比的快乐。如,我曾经设计这样题目:=2,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角度思考,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多种答案:(1)1+1=2(用加法运算);(2)10-8=2(用减法运算);(3)1×2=2(用乘法运算);(4)6÷3=2(用除法运算)……又如,解决问题:3个组一共种了86棵树,第一组种了34棵,第二组种了29棵,第三组种了多少棵?有的学生用:86-34-29=23(棵)有的学生用:94-(34+29)=23(棵)等等,这样拓展了学生思维,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与知识,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我们教学的希望。

上一篇:抓住古典诗词教学 培养学生主动思维 下一篇:高中化学中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