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古典诗词教学 培养学生主动思维

时间:2022-08-30 08:28:23

抓住古典诗词教学 培养学生主动思维

摘 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思维,是语文课堂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诞生众多“个性见解”和科学判断与吸收,是课堂中最为可贵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学生;个性;见解;主动;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60-01

小学语文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语言表达、观察能力、基本词汇掌握、语文素养等责任。其间重要环节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与表达,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能够切合学情,更好把握学生表达的见解并加以不断引导深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入每个问题的思考和初步考量,那么就能实现语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抓住学生个性见解更好培养主动思维”作初步探究,以期更好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例如,小学生在学习近义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出现“一词”对应“多个近义词”的情况,在学习古代诗词的时候往往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诗文中字词的意思。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如何把捏好哪些答案是对的,哪些答案是标准的,哪些答案是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都需要教师在其中给予培养和鼓励。笔者认为,不论是“对的”、“标准的”还是“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以学生的“答案”寻找鼓励的起点、理由,特别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阅读情况给予的解读或者词语意思解释,教师抓住这个“点”进行挖掘并加以肯定,继而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图书、网络等进行综合和鉴别,之后得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给出诸多“个性的解释”,此份师生努力持之以恒,那么语文教学必将迎来不一样的学习效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6页,《春日》,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的作品。

全诗文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年级学生学习本诗,需要掌握的首先应该是字词、熟读以及掌握诗文意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时已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在学习第一句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时,学生对“胜日”、“寻芳”、“泗水”和“滨”的理解可看法不尽相同。诗句理解的节点或曰“疑点”主要体现在对“滨”的意思解读上。

学生1认为:“滨”的意思是“河提”。进一步挖掘时,她说:泗水既然是一条河,就会有和两岸,如果诗人不在河堤上,那就会有被河水冲走的危险。

学生2认为:“滨”的意思是“流域”。进一步挖掘时,他的理由是:泗水流经山东曲阜一带,古代的泗河为淮河的大支流,流经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河长400余公里,流域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流向是由东往西,是全国最大的倒流河。作者诗文中的“滨”具体指“泗水滨”,那么,“滨”应当是“流域”。

学生3认为,“滨”的意思是“河边”,他的看法和“学生1”的观点相近,究其理由,是他说:“南宋时期战乱不断,国家有那么多的钱去修河堤吗,所以他认为解释为‘河边’科学。”

作为教师,此时需加以挖掘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并适时肯定和引申乃至教师适当补充。对3位学生对“滨”的意思解读都不能直接点出谁更好,谁的“解释”一般。因为作为山区的孩子,他们日常看到的河流主要是从黔南州首府都匀流经银盘大桥的剑江河,之外,就是家乡丰水期时的“奉合河”以及“合心河”。而且因为家庭经济、父母文化情况以及父母居家创业看护孩子等诸多情况不同,学生的回答大体意思是对的,教师不能马上给予“答案”高低水平的言语判断。所以,笔者让全体同学发表看法,看看大家对三个解释的认同情况。有五分之一的同学认可“学生1”的理解重在“安全”的关注,五分之二的同学认可“学生3”,五分之二的同学认可“同学2”.通过他们的看法和支持情况,笔者提出建议:首先,认为这三位同学给出的解释是对的,并说出对的理由,然后进一步提到“河边”看法的分析的合理性以及对“河畔”分析的合理性,于是建议,根据大家的建议,我们可以在“河边”或者“河畔”这两个解释中选择其一。

挖掘和探讨的过程,三个学生的看法得到合理的肯定,同时也让学生之间不断滋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的空间和更好的心理准备。

实际上,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对“滨”理解也不尽相同。

《新华字典》第11版33页对“滨”的解释为:①水边;②靠近

网友解释:“滨”水边,全句释义是“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对“滨”的解释也是“水边”,本句的意思是“――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但是在诗句的翻译中《教师教学用书》对滨的解释为“流域”。水边与流域的解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0页,有认同情况。

武汉出版社配人教版教材《英才教程》对“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滨”解释是:“水边”,本句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滨”的意思有靠近、流域、河边、河堤――甚至更多,需要出自学生的表达,有学生思想迸出个性的火花的呈现,需要教师做的引导和培养的趋势越来越强。

事实证明,教师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课堂中最为可贵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的有效办法。

上一篇: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的有效性分析和研究 下一篇: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