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时间:2022-04-27 10:52:27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以便他们在日益激烈地竞争中立足脚跟,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强化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使学生“动起来”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效果很好。

一、遵循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

奥苏泊尔认为“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当新、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发生碰撞时,动摇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入不平衡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诱发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达到“教为不教”的教学最高境界。

2.启发性原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疑激趣。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通学生不断的提问、质疑,使学生养成敢于标新立异,推陈出新的独立性品格,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来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同时又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和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甚至他们自己就在化学之中。这样靠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愉快” 。

二、具体策略

1.动心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能叫给学生思考又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动思维器官的“动心”阅读,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符号、术语、模型、图表,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再理解内化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两次飞跃。在“原电池”一课的最后,我留给学生的作业是:上网搜索并阅读废旧电池随意扔弃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学生从详实的资料和数据中认识到随意扔弃电池的危害和环保的重要,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科学处理废弃物的办法和设想。这节课后,竟有几名学生由“心动”转化为“行动”,悄悄地在学校垃圾箱附近贴上了环保徽记,他们还自费增设了废旧电池回收箱。他们的这一举动在学校产生了不小的轰动。事后,校领导决定将每年的这个月规定为校“环保活动月”。

2.动手实验

化学实验是生动、直观、具有开发性的教学手段,而把严整性实验该为学生自己动手的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究的氛围,调动、启发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并通过设置疑问或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实验动机,训练思维能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在上“氨 ”时,我提前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设计“喷泉实验”方案。上课时利用学校提供的以及他们自己准备的仪器亲自实现他们的设想。学生们积极动手实验进行探索,并且不断地通过实验完善自己不成熟的方案,他们的很多见解为我以后教学提供了借鉴,开拓了思路。其中我和一名同学共同完成的实验改进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的省级奖励。

3.动脑思考

只有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富有开发性地探究式动脑思考,才能训练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要让学生探究式思考,教师须设计出探究式的问题。这要求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促使学生主动动脑。在上“物质的量”时,学生对计算的格式要求明确了之后。我把学生分组,让每组的学生自己编题,其它各组抢答,最后看哪一组编的题好,哪一组抢答的成绩高。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主动动脑。学生参与意识浓厚,积极性高,绞尽脑汁设计问题,同时又开动脑筋参与抢答,场面异常热烈。

4.动口讨论

实践证明,讨论是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悬念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也可以大胆想象,发散求异。这样往往能撞击出火花,有时还能取得意外的效果。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当时,我在“环境保护”一课的结尾,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迎接2008年奥运会,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学生们应用学过的知识大胆设想,许多同学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课本之外的途径找到了很多措施和方法设想。第二天的课上,大家见仁见智,踊跃发言,展开了激烈的交流和讨论。为了统一某个观点,他们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置身于其中的我仿佛在和“人大会”的代表共同审议关于“绿色奥运”的报告。

总之,要培养出人才,首先自己须是人才。当今的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跳出来。从传统的台前走到学生当中,从传统教学活动中的“领导者”,转化为学习情境的营造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甚至是学习者。开动脑筋,寻找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信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动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自觉的转变成“我要学”,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反思“我们下次再研究” 下一篇:浅谈会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