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2-08-02 10:38:23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急剧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整体而言, 信息数量庞大、内容丰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然而利用率不高。文章通过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用户的信息需求,国内外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评价应着重逐渐细化某一专业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从定性和定量等多种方法进行系统地评价。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一、引言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在京最新的第33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平台打破了传统即时通讯工具、社交网站的局限,不但加强了通信功能,而且增添了信息分享等社交类应用。伴随着急剧发展的互联网规模和各类信息工具的使用,具有重大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因为互联网中缺少严谨而有效的信息的管理和控制方法,网民随意信息,网络中充斥大量垃圾信息,内容相似度与冗余度高,并且其中不乏虚假信息,缺少自动过滤方法等种种现状,导致网络信息质量难以控制,严谨性较差。因此,互联网发展如何从“数量”向“质量” 转换,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如何构建和完善现有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Web Information Resources Evaluation),是指依据科学评价的基本原理,运用有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完善的指标体系,对存在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和评估,以确定其特征、质量和价值。通过内容、组织、性能等网络信息资源的指标等方面,马海群和吕红构建了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网络信息内容指标

基于网络信息内容指标的评价,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一是权威性。首先要通过信息的来源来确定其权威性。信息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如信息源主办者的权威性,专业信息的比例还有信息源引用资料来源的权威度等。二是连续稳定性。主要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是否持续稳定,是否有专业人士维护等。三是时效性。时效性也是评价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信息资源的更新频率、在主流搜索引擎中的快照日期等都反映了信息源的时效性。

除上面三个基本的指标之外,网络信息内容的评价,还可以根据可获性、深广度、创新性、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等进行判断。

(二)网络信息组织指标

基于网络信息组织指标的评价,可以从导航设计、用户感知、检索性能等几个因素来评价网络信息资源。

(三)信息源性能指标

基于信息源性能指标的评价,主要从速度性能、安全性能、兼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其他指标

其他还涉及链接度、指南设计、先进理念等方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极具代表性的还有陆宝益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层次27个定量评价指标,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各个方面,实用性更强,还确定了具体的权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越发缺乏系统性,纷繁复杂的评价指标如何更有针对性是有待情报学界解决的重要任务。

三、网络资源评价指标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研究就已经开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国内外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层出不穷,大概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定性的或半定量为主的评价方法;二是定量评价方法。另外,针对前面两者的优缺点,有专家提出了层次分析法、网络计量法和链接分析法、用户评价法及第三方评价法。现今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还是以定性评价为主, 相对而言定量评价发展迅速,但缺乏有效的方法。

(一)基于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

网络信息资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评价中,大多采用针对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一般有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式。

Betsy Richmond在1991年首次公布了“10C”原则, 也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即内容(Content)、可靠性(Credibility )、著作权(Copyright)、引文(Citation)、批判性观点(Critical thinking)、连续性(Continuity)、检查制度(Censorship)、连续性(Connectiv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和范围(Context)。

Wilkinson等人于1997年开创了OASIS评价系统,包含五个评价标准:客观性(objective)、正确性(accuracy)、跨度(span)、根源(source)、情报(information)。

1998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Alastair Smith研究出:范围(Scope)、内容(Content)、费用(Cost)、可应用性(Workability)、评论(Reviews)、宗旨(Purpose)、多媒体与图形设计(Graphic and multimedia design)七个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

我国专家于1997年首次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展开定性研究。董小英总结出信息者的权威性、信息正确性、主页中的链接是否准确有用、提供信息的深度与广度、版面设计质量、读者对象、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的独特性、主页的可操作性,作为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九项标准。基于众多学者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张咏研究出综合性的科学定性评价标准体系,他将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但是因为这种定性指标的评价方法实践性较差,带有很强的评价者主观意识,所以定性的指标评价结果会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二)基于定量指标的评价方法

相对于主观性极强的定性评估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则更为客观,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强,更加具有可信度。定量评估方法利用数量分析方法,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中国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就是采用互联网中各网站的访问情况和流量进行评价。这也是我国定量评价法最早采用的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也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未来发展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 提出了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即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结构化决策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各类问题都能分析评价。

网络计量学方法是以1997年丹麦的阿曼德等专家学者提出的“Webometrics”观点为起点,逐步地运用到以网站为主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研究里。

Peter于1998年提出了“网络影响因子(Web Impact Factor)”主要是利用传统的文献计量学中期刊影响因子的观点。

1999年,左艺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定量评价方法的学者之一,曾指出运用搜索引擎里主题网站出现的次数和频率、电子期刊订购人数、超文本链接次数、各站点被访问次数、文章被访问及下载次数等数据来定量评价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定量评价方面,由于网络链接指明了信息资源间的引用关系,所以往往是信息学者考察的重点。网络链接研究两大因素主要是网络影响因子与网络计量。网络链接在网络信息资源质量评价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常常用于研究链接数量的指标有指向内部和外部的链接数、被链接网站总数、网站链接总数。页面平均链接数、链接密度数是反映链接分布特征的衡量指标 。刘雁书用全面评价网络链接来评价互联网信息资源研究主要是利用网站内外链接的特点与种类。

第三方是指除了网络信息资源使用者和者(所有者)以外,由第三方评价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图书馆提供的网络资源服务;二是评价专业性和商业性的网站服务。相对于动态性较强的网络信息特点而言,第三方评价评价工作较落后,由于形式少、适用范围窄,对于个性化的评价服务要求尚不能满足。基于访问量和链接数量等定量指标的简单化不利于更深入地评价网络信息资源。定量评价指标应用程度好坏、设置合理与否,对各类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比较难以准确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优劣。信息收集困难,缺少相应计算工具,限制了定量指标的广泛使用。

四、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面研究落后于国外先进的研究机构十余年这一情况,国内的一些综合性网站已经发展成熟,用户也承认其评价结果,国内研究学者可以充分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创建出符合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现状的指标评价体系。鉴于我国进行信息资源研究的主体大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和科研机构,而这种评价模式大大削减了评价的客观性。国内也可以效仿国外的评价主体,除上述提到专家和科研机构,还可增加高校、图书馆、科学协会、企业等。扩大评价主体覆盖面的同时,准确性和全面性也会相应提升。同时,应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评价内容也应由综合性评价向某一专业领域进行,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3次)[R].2013.

[2]张洋,张磊.网络信息资源研究评价综述[J].中国图书馆情报,2010(09).

[3]马海群,吕红.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动态模糊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1(02).

[4]陆宝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J].情报学报,2002(02).

[5]Richmond B. Ten Cs for evaluating internet sources[EB/OL].http://www.montgom ery-collegeerycollege.edu/Department

s/writegt/html handouts/Ten% 20C% 20 internet% 20sources. Html,2009-08-12.

[6]Smith A G.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resources[EB/OL].http://www2.vuw.ac.nz/staff/alastair-smith

/evalu (2006).

[7]孟广均,徐引,霍国庆,等.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8]张咏.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2(10).

[9]T.L.Saaty.层次分析法[M].许树柏,等,译.北京:煤炭工业山版社,1988.

[10]Peter Ingwerson.The calculation of web impact factor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998(02).

[11]左艺,魏良,赵玉虹.国际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优选与评价研究方法初探[J].情报学报, 1999(04).

[12]沈洁,朱庆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5(06).

[13]段宇锋.网络链接分析与网站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14]刘雁书.链接关系在网络信息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本文系南京邮电大学校级青年科研项目“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评价与利用”的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D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上一篇:诸暨市基层统计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柚皮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