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综合治理探讨

时间:2022-08-02 03:35:33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及其综合治理探讨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进,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必须不断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本文分析了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剖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和加强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院 财务 风险 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化,国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逐年减少,医疗市场竞争却日趋激烈,加上实行药品招标后药品利润空间压缩等因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者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背景分析

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者其竞争策略的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不确定因素,给医院财务造成风险。医保部门监管措施严密、力度加大,医院为此垫付了大量资金,对营运资金产生重大影响。在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比例,物资采购周转情况都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我国现行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财务管理体制仍是双重结构,未能强化医院财务分析应有的职能。财务报表缺乏对现金流量分析,编制报表未能考虑到现行市价和重置成本等因素,缺乏时效性;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水平调整的影响;按年度分期报告,不能提供反映长期潜力的信息。此外,现金流量表目前还不是医院法定对外报送的报表,一些医院尚未编制现金流量表,因而也没有从医院资金运营的角度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医院基础建设、高端设备购置等造成医院财务管理混乱的事件屡见不鲜。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分析

风险意识淡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是导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失误的前提是实现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医院大多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在实践中难以将医院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同时,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执行不力,难以进行有效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医院缺乏系统、整体地考虑医院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导致风险管理资源分配不均;尚未建立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管理体系中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

四、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建立一套规范全面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为更好地监控医院负债状况,有效规避负债运营风险,可以根据各个医院自身特点和负债规模的大小,结合资金运营状况,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建立全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医院获得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敏感性预警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经常性监控,在警情扩大或风险发生前及时发出信号,使其充分发挥“警报器”的作用;并通过对医院每一重要决策活动将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情况,进行预先分析测定,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考核医院运营业绩,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合理建议。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事业单位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有效防止财务风险的基础,医院应根据2006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分别从预算、收入、支出、药品及库存物资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境况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具体实施程序。同时,加强对医院经营和决策的管理与分析,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再监督职能,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足额提取折旧基金、大修理基金、坏账准备金,及时清理应收账款,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

2、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监督

财务监督职能,增加财务透明度,防止财务黑洞,避免盲目建设及添置设备,对药品器械的购置实行公开招标,尽量节约成本。医院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对医院资金必须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有效监督。对大额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审议联签方可有效,同时我们要激发医院职工参与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通过财务部门实现资金的运作,保证资金高效和安全使用。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医院财务分析,增强医院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对医院而言,财务分析所需要的数据绝大部分来自医院财务信息系统或医院内部信息网络,因此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快速及时地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使财务分析的技术手段从单纯的手工加工整理向电子计算机实时处理转变。这不仅提高了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解决了现行财务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的缺陷。

3、坚持弹性管理,采用适当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

财务管理中,必须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这是财务管理的弹性原则。之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弹性,主要原因是: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缺乏完全控制力;财务决策、计划都是一种大致规划,不可能完全准确。要求管理各个方面和各环节保持可调节余地。财务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以实现最优的过程,财务管理中需要贯彻优化原则,主要包括最优总量确定、多方案最优选择、最优比例关系的确定等问题。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利用有关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实现计划所规定财务目标,回避风险发生。财务控制方法主要有:第一,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又称平衡偏差控制,是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整实际财务活动或调整财务计划,使差异得以消除或避免今后出现类似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第二,前馈性控制。前馈性控制又称补偿干扰控制,是指通过对实际财务系统运行的监视,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使差异得以消除的一种控制方法。第三,防护性控制。防护性控制又称排除干扰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发生前就制定一系列制度和规定,把可能产生的差异予以排除的一种控制方法。

4、贯彻优化原则降低筹资成本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包括筹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股票、债券的发行费用;资本成本通常用相对数来表示,即支付报酬与获得的资本之间的比率。一个企业通常同时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筹措长期资本,而不同筹资方式下资本成本高低不等。为筹资和投资确定最佳资本结构,需测算各种长期筹资方式下的综合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是以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为权数,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故称之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它是由个别资本成本和加权平均的权数两个因素所决定的。其计算公式可以写成:Kw=KjWj。式中:Kw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j为第j种资本的成本;Wj为第j种资本占总资本的比重;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先需测算个别资本成本,还需计算各种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即权数。资金成本降低意味着企业筹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降低。

5、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制止奢侈浪费的方针,在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下讲求经济效益。合理编制医院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财务报告是指反映医院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开展成果的总括性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医疗收支明细表、药品收支明细表、基金变动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医院财务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业务开展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医院结余情况分析、劳动生产率分析、医院效益分析和财产物资利用分析等。医院财务分析指标一般包括:人员经费占总费用的比例、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百分比、人均门诊人次、人均住院床日、人均业务收入、平均每门诊次收费水平、平均每住院床日收费水平、病床使用率和周转次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流动资金周转次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等。

6、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和完善的固定资产维修制度

医院的各种资产是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的物质基础,是提供安全、高效、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客观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医疗单位技术装备水平的重要方面;必须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和实行固定资产的财务分析,尤其是要重视盘活存量资产,合理控制投资增量。目前,医疗设备投入昂贵,而很多医院对大型精密检查仪器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设备利用率下降,且其维修设备费用惊人,投资回报率呈递减趋势。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医疗业务开展情况分析、医药费用控制情况分析、医疗服务数量与质量变动情况分析、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分析和收支节余情况分析。财务管理工作不应仅停留在收款记账、汇总报表等简单的核算业务上,而应纳入医院的宏观管理规划中并纳入决策的制订和实施。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合理运用使医院既可重视收入的增长,又可加大利润分析力度,以便进行资本积累,扩大医院的设备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实现资本增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运行中需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管理经验,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医院财务管理逐渐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为医院建立高效的运营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医院可通过收集有关财务信息对财务数据指标进行动态跟踪,评价医院财务状况,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化制订负债经营警戒线,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为医院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夏进祥:略探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之策[J].法治与社会,2008(6).

[2] 玄香兰: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5).

[3] 雒敏:试论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

[4] 涂平安:试论医院负债经营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8(5).

[5] 孔伟:医院财务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09(5).

[6] 刘璇:如何降低医院管理中的风险[J].中国医院统计,2005(1).

[7] 王晓琴: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预防[J].当代医学,2009(8).

[8] 郑大喜:医院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6).

上一篇:论海外工程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下一篇:信息化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