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产矿井加强煤质管理的经济学思考

时间:2022-08-01 10:36:17

煤炭生产矿井加强煤质管理的经济学思考

摘 要: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煤炭产品质量对煤炭生产企业、煤炭利用企业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在煤炭开发强度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改善煤炭产品结构,实现煤炭产品质量和数量的有机协调和统一,才能真正达到煤炭企业的生产目的,满足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煤炭质量;经济效益;煤炭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86-03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表明:2010年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比重分别达到48.3%和48.2%,接近一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但是,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仍将进一步增加。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9亿吨。然而,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不可能是无限的。因此,加强过程管理,改善煤炭产品结构,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按需配置资源,将是煤炭生产企业和煤炭产品利用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如此方能充分发挥煤炭资源的效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的有效配置

煤炭质量是其自身在形成和开采、加工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特征或特性的总和。首先,煤炭的内在质量是客观的,煤炭资源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其成分、组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国,北方煤田多为陆相沉积,客观上决定了煤质优于海陆相沉积的南方煤田。但是,煤炭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受到开采、加工过程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炭本身的内在质量可以通过人为控制、调节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其最大效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1、提高煤炭质量是增强我国煤炭保障程度的有效措施

我国能源资源的赋存状况客观上决定了煤炭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为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提高。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35.2亿吨,是解放初1950年4292万吨的82倍,是改革开放初1983年71453万吨的5倍。但同时,高强度地开采煤炭资源,却缺乏与之相适应地煤炭地质勘查,再加上煤炭资源本身的客观有限性,导致煤炭资源的采储比持续下降。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1》资料显示:我国2011年末煤炭资源的采储比仅为35,远低于全球煤炭资源118的采储比。因此,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保障来看,改善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已非常迫切。提高煤炭质量,改善产品结构是降低煤炭消耗,稳定煤炭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煤炭质量与煤炭利用效率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仅为33.4%,低于国际先进水平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这与我国能源利用技术、管理水平有直接关系,但能源质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煤炭质量、煤炭产品结构与消费需求的不一致,是导致煤炭利用效率低下,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火力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50%以上,而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元素含量(碳、氢、氧、氮、硫)、发热量、着火温度、可磨性、粒度等都对火力发电用煤量产生影响。根据火力发电装置和工艺技术特点来合理组织煤炭产品,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各种煤炭资源,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利用效率。因此,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改进煤炭利用效率,以稳定的煤炭消费总量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实现煤炭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客观上要求提高煤炭质量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要对环境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然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且具有累积性和不可逆性。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强度的提高,造成的矿区环境破坏也不断增加;同时,利用开发出的煤炭资源又进一步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不及时、合理地治理环境,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发展社会经济的成效会被日益恶劣的环境所吞没;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成效甚至尚不足以还清因煤炭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欠帐。因此,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生产、加工全过程来提高煤炭质量,减轻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扰动,避免环境恶化,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

二、煤炭质量的经济分析

煤炭质量既包括煤炭的产品质量,如煤炭产品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热稳定性等,以及煤炭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还包括煤炭开发利用的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这些特性既与煤炭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又与煤炭产品利用单位的经济效益相关。从微观上来讲,提高煤炭质量实现了煤炭产品价值在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转移;从宏观上来讲,提高煤炭质量,可以实现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成本

煤炭资源本身的内在质量是客观的,但不同的开采模式、开采工艺会对煤炭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同。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和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质量呈下降趋势。但同时,煤炭产品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利用方式日益多样化,用户对煤质的要求确越来越高。因此,煤炭能源的产需矛盾日益尖锐,不仅表现在数量的时空差异上,而且不断集中于煤炭质量问题上。因为,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成本、煤炭产品利用成本正好相驳(如图1)。

图1 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开发成本、煤炭产品利用成本的关系

可见,煤炭质量与煤炭资源的开发成本正相关,但与煤炭产品的利用成本负相关。因此,对煤炭资源开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煤炭质量的追求主观上不可能很高;而煤炭产品利用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主观上对煤炭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无形的手”是市场。在完善的煤炭产品市场条件下,制约煤炭质量的核心是价格。在价格机制的调节下,当煤炭质量达到Q1时,利用煤炭产品的企业要求通过价格转嫁较高的利用成本,因此煤炭价格会下降;但当煤炭质量提高到Q2时,煤炭资源开发企业的成本较高,也要通过价格将过高的成本向下游产业转移,煤炭价格就会提高。只有当煤炭质量接近Q0时,煤炭资源的开发成本和煤炭产品的利用成本才趋于平衡,煤炭质量才能被市场接受,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的目的才有可能实现。

上一篇:新时期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下一篇:人力资本会计信息披露困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