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言

时间:2022-08-01 05:45:0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言

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做好我省推动发展、关注民生的各项工作。省政府今天召开这次视频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经验,进行动员部署,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大意义

巩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在中央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下,经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农业连年丰收,农村总体形势很好。贯彻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发展现代农业,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作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幅度提高劳务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努力开创全省“三农”工作新局面。

当前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五项重点任务:一是要稳定增加粮食生产。今年要确保粮食产量在去年丰收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产。二是加快发展畜牧业。我省畜牧业有优势、有基础,要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四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统筹城乡就业,实行工农联动,推动工农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五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积极进展,外出务工农民规模逐年扩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有的地方外出务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还有很大的潜力,与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等劳务输出大省和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省政府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从我省“三农”工作实际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现在农民收入主要是三块:一是家庭种养业或家庭经营收入,二是财产转移性收入,三是劳务工资性收入。这三块收入当中,增幅最快、潜力最大的是劳务工资性收入。我省与农民收入高的省份差距也在这里。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扩大非农收入。组织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外出务工经商,是农民增收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一个人外出打工,如果就业相对稳定的话,年收入大约在6000元左右。这都是“真金白银”,是农村投资和消费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如果一户农民能有一个种地的明白人,再有一个外出打工经商的人,这个农户的生活就会发生明显变化。

(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农业要逐步走向规模经营。全国是人多地少,我省情况好一些,人均耕地5亩多。但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相适应,通过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变农村资源配置状况。农民讲的道理最朴素、最直接、最深刻。他们说,“出去一个劳动力、等于多了一垧地”。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土地将会逐渐向种田能手集中,这有利于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一个重要前提。

(三)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相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现在,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阶段。中国一部分农民要进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通过农民外出打工就业是最积极、最稳妥的途径。因为中国农民太多,如果盲目进城,没有工作,就可能发生国外城市郊区的“贫民窟”现象。农民外出打工,在城里有稳定的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有相对稳定的居所,全家就可以城市化。如果在城里工作不稳定或者失去工作了,再返回农村,有一块承包田,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这样既解决城市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风险,同时降低了农民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本。

(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国家加大财政对农村转移支付和对农业进行补贴的同时,另一个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农民外出打工,通过这种方式来分享工业的发展和工业的利润,分享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收益。现在,无论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居民的生活,都离不开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农民进城务工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在城市里工作,通过工资性收入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接受了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提高了素质。回到家乡发展产业,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带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大量的剩余劳动时间。用农民的话讲是“两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八个月干闲”。**人勤劳朴实有文化,受教育程度比全国高。无论是农村劳动力资源,还是劳动分布时间、劳动力素质等,我们都有条件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尽快改变我省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大量剩余劳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和农民收入中劳务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偏低的状况。

从发展全局和政策环境看,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是机遇难得。我国正处在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我省经济发展加快,今年要继续推进工业提速增效、实施投资拉动、发展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服务业,都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政策层面看,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国务院去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6〕5号),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和推动这项工作。我们要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大措施,推动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二、进一步明确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总体任务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劳动力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支撑,坚持就地就近转移与劳务输出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劳务经济发展新机制,优化劳务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从今年起,进一步加强工作,争取经过4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培训体系;覆盖全省、连接省外国外的职业中介及信息服务体系;覆盖面广、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输出地与输入地协调配合的维权工作体系。

一要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到2010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要达到450万人,其中劳务输出(劳动力在户籍所在乡镇以外地区就业年度内3个月以上)规模达到350万人,新增转移100万人。今年,要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劳务输出总规模突破300万人。

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培训农村劳动力400万人。实施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春风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今年,“两项工程”要完成培训任务8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0万人,包括免费培训5000名农村低保家庭适龄子女,示范性培训16万人。

三要努力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到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要达到1800元左右,比重争取达到40%,年均递增13%以上。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要争取达到1250元。

四要深度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要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突破口,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带动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争取全省5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尽可能多地外出务工。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几年的努力,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劳动力分布结构,留在农村搞农业的50%劳动力有一半从事种植业,一半就近就地发展畜牧业和非农产业。

三、大力强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措施

围绕实现发展劳务经济的任务目标,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掀起发展劳务经济的热潮。

首先是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敢于走出去创业发展。东北自然经济比较可靠,创业文化先天不足。发展劳务经济必须首先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力培育创业文化,使农民敢于走出去,打工创业求发展。只要农民思想观念变了,再加上我们的工作推动和引导,特别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我省的农民也一定会像发达地区那样,外出务工打工,实现增收致富,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城乡面貌。

二是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能否输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至关重要。这一方面关系到走出去之后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还直接关系到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要把技能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重要突破口和基础工作,全面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各级政府要统筹组织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整合农业、劳动、教育和广播电视等各方面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充分发挥县(市)培训中心和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扶贫解困结合起来,重视抓好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各级财政要增加投入,建立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

三是加强劳务信息服务,建立完善的劳务信息网络。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劳务信息网络,重点扩展省外信息网络。在劳务输出相对集中的地区,要依托各级政府驻外办事处,建立劳务输出管理服务机构,既要提供劳务信息服务,又要提供维权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向县(市)和重点乡镇延伸,畅通劳务信息采集和渠道,定期组织开展劳动力供需洽谈和用工信息交流活动。县(市)乡镇政府要组织劳务输出,还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开拓劳务市场的“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四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既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还要能够及时拿到工资、确保劳动安全、工伤大病有保险、子女能上学,这些都是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大问题。现在,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但还没有从机制上彻底解决,要继续抓好。同时,积极建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机制。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重点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五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发展劳务经济,既要积极向外转移,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就地就近转移。近两年,我省大力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扩权强县,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县(市)发展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推进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加强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兴办中小企业,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这些都将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供更多的机会。要认真落实支持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有关政策,吸引和鼓励具有资金、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发展致富。

四、切实加强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组织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摆上重要位置,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第一,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为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省政府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市(州)、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机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推动,乡镇领导要直接抓,安排专兼职人员具体抓好。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第二,加强基础工作。要加强当地劳动力资源情况调查。依托现有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实行统一台账管理、统一信息卡、统一劳务输出报表等,建立劳务输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把基础工作做实、做细。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要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机构、中介服务组织、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驻外劳务机构、信息网络等建设。继续落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补贴、出境就业培训补贴、“阳光工程”补贴以及城乡低保家庭适龄子女免费培训等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

第四,实施奖惩激励。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劳务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目标。省里按年度对县(市)劳务输出规模、组织化程度、培训人数、劳务收入等指标进行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

第五,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各种传媒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宣传外出务工致富和返乡创业的成功典型,形成崇尚致富、创业光荣的社会风尚,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和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关系全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局面,推动劳务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政府常务发言 下一篇:政府廉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