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1。5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和护理

时间:2022-08-01 12:07:49

静脉留置针在1。5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和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效果。方法:对1.5T磁共振增强扫描的296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留置针注射或手推注射,顺利完成增强检查。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连接进行增强扫描或手推注射,大量减少了扫描所需时间,并且没有发生再次穿刺的现象,造影剂渗漏或针头脱出等状况也没有出现,并且有极佳图像显影效果。结论:在磁共振扫描中使用留置针效果良好。

关键词增强检查护理静脉留置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57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导管柔软,管径较粗,韧性大,易于操作和固定[1],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和护理人员所采纳,诊断标准及图像质量,从而提高了诊断效果,再者便于抢救,如有发生病情变化或过敏反应患者可及时使用抢救药物,争取抢救时间,以免延误患者病情。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即通过向静脉内快速注入对比剂,从而判断病变的生物学乃至分子学水平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2]。2011年8~12月对296例磁共振增强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做如下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12月增强患者296例,男204例,女92例,年龄21~82岁,平均54岁,其中肝脏灌注220例,乳腺灌注18例,垂体灌注10例,头颅增强40例,脑功能成像8例,其中头颅增强使用手推注射40例,余256例患者增强均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穿刺部位:肘正中前静脉。

方法:对1.5T磁共振增强扫描的296例患者使用18~20#静脉留置针,于扫描前15分钟做好无菌穿刺准备,一般选择肘正中和手背静脉,用敷贴加固好,对比剂选择拜耳医药制品有限公司的马根维显,剂量根据检查目的而定,头颅增强一般0.2mmol/kg,垂体0.1mmol/kg,腹部,乳腺,血管成像0.2~0.3mmol/kg,以2~3ml/秒速度注入对比剂,之后再以同样的速度注入0.9%NACL生理盐水20ml,以达有效剂量,还可防止堵管现象。

操作方法:操作前的准备:⑴患者的准备:①心理上的疏导:将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及家属,避免肢体过度运动弯曲,检查时勿压置留置针管。②穿戴衣物的准备:穿宽松棉质衣物,衣服袖口勿过紧,紧绷肢体易造成血管破裂肿胀,药液外渗,致检查失败。⑵护理人员自身准备:穿戴整齐,戴口罩,在操作前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并戴橡胶手套,以预防外源性感染,减少感染几率,严格按无菌操作程序执行操作。⑶用物的准备:选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本产品无菌无热源,单包装,破损禁止使用,一般选用20~22#留置针,手推注射一般选用18G留置针。⑷选择适合穿刺的粗血管,一般为肘正中前静脉,粗直避开弯曲交叉静脉窦,硬化损伤的静脉血管。

操作中的护理要点:选择好静脉,受尽量置于舒适无弯曲位置,询问有无疼痛,观察针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情况,无以上情况即可行安全注射,注射造影剂前设置好流速、流量、剂量等参数,并交待患者注药时如出现针口突然疼痛,肿胀渗液时立即做手势示意,即暂停注射,防止损伤血管,浪费药液,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应重新选择血管置留置针。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患者灌注完毕,拔除延长连接管,用肝素帽封堵,观察留置针口有无红肿,渗液现象,如患者无任何不适和过敏的现象发生,再拔除留置针,一次性使用后销毁,针眼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3~5分钟,以免出血。告知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耐心等待报告发放。

结果

在磁共振检查患者时使用静脉留置针,由于静脉留置针的材料、质量均达到灌注增强效果,提高增强成功率,再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检查患者突发病情或过敏反应争取抢救时间。

讨论

留置针型号一般18G/20G/22G/24G,小儿多选用22G/24G。其管径1.2~1.0mm,长度30mm,可承受较大的压力。手推注射一般选用18G留置针,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在MRI增强扫描中解决了没有高压注射器设备的情况下,使对比剂注射的速度,流量,容量等达到要求,进而使诊断效果得到提高[3]。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使用手推或配合高压注射器都可达到同样预期效果,保证图像质量,为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白秀玲.静脉留置针技术在3.0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1,6(21):423.

2程琳,李中会.Y型静脉留置针在超高场3.0T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9,9:59-60.

3刘春林,李俊荣,杨素娟.静脉留置针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8(13):556.

[ZK)][HT][FL)][HJ]

上一篇:晨间护理在中医诊疗时的作用 下一篇:影响护生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