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2-07-31 11:33:31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的907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产妇的分娩方式,并在产妇分娩6个月后对产妇进行回访,回访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搜集产妇的基本信息,并采用阴道张力器对盆底肌张力进行评定,分析盆底肌张力与产妇基本信息之间的关系;3个月后重新评定产妇的盆底肌张力。结果 初产妇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经产妇,采取剖宫产的方式分娩的产妇较阴道分娩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低,产妇的其他信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首次评定盆底功能障碍低下的病例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张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盆底功能良好或较好的产妇两次评定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产妇的产次与分娩方式有关,与产妇的年龄以及体重指数无明显关系,盆底功能障碍经过治疗可得到改善。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据调查,我国大约45%的已婚女性具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有尿失禁、痛、子宫脱垂、性生活障碍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女性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此病多与分娩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907例产妇进行研究,探讨其发病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其影响因素与临床症状讨论其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907例产妇,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463例,经产妇444例,排除既往有慢性咳嗽史与慢性便秘史的产妇,排除有盆腔手术史的产妇,排除有子宫脱垂与尿失禁家族史的产妇。

1.2方法 在产妇分娩后6个月由产妇住院期间的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由其主管医生对其进行盆底肌张力的评定。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产妇的年龄、孕前后的体重变化、分娩方式、分娩次数。盆底肌张力用阴道张力器进行评定,盆底肌张力分为0~4级,盆底功能≥2级为盆底功能较好或良好,盆底功能1级为盆底功能低下,盆底功能0级为无盆底功能。评定产妇的盆底功能之后对盆底功能0级和1级的产妇进行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3个月之后对经过治疗的产妇重新进行盆底功能评定,对比治疗前后的盆底功能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到数据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与年龄、体重之间的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次数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产妇的基本信息以及盆底功能评定结果如表1所示;治疗前后产妇的盆底功能评定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3.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盆底主要是由韧带、肌肉、神经组成的软组织,类似于吊床的功能将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内器官托起以维持期正常的排便、排尿等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的肌张力下降而不能维持盆底的正常功能,进而出现尿失禁、痛、盆腔内器官脱垂等临床症状,对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3.2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以通过盆底肌肉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中医疗法、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盆底肌肉锻炼是通过有意识的收缩盆底肌肉,这一方式可以锻炼盆底肌肉的弹性以及肌肉的张力,在孕前进行此项锻炼可以加大盆底肌肉对拉伸的耐受力并减小过度拉伸给盆底肌造成的损伤,在产后进行此项锻炼有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回复,但是此项锻炼完全靠产妇自主锻炼,且之劳方式枯燥乏味,需要产妇的毅力与医护人员以及家人的鼓励。电刺激主要是对针对神经的治疗,电刺激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唤醒和回复部分神经的功能,可以反射性的抑制膀胱过度兴奋,增强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与患者的控尿能力,进而对尿失禁进行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包括膀胱生物反馈、肌肉生物反馈、场景反射、A3反射四中方式,其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方便,对其他组织器官无影响E特点,目前在国内外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使用比较广泛。中医疗法是采用针刺、中药、穴位敷贴等疗法对盆底功能障碍进行治疗,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中医药促进盆底的血液循环、改善盆底的神经功能,已达到改善盆底功能的目的。手术治疗是在上述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用,通常那个针对盆腔内器官的脱垂来进行的,手术的方式有阴道后壁修补术、子宫切除+阴道壁修补术、改良子宫闭合术等手术方式,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手术的目的也以重建盆底解剖结构、恢复盆底功能来代替传统的姑息手术方式。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给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其发病主要与患者的分娩次数以及分娩方式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体重并无直接的关系,对其治疗的方式也有电刺激、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提高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视,加强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将盆底功能检查列入常规的妇科检查之中、将盆底功能锻炼内容作为孕期的健康宣教内容,及早的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延缓或阻遏疾病的发展,维护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迎春,宋俊华,于凤.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1,02:88-91.

[2]马秀娟,郑颖.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7:4108-4109.

[3]王京晨.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4]张艳,易念华,吴兰,等.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3:351-355.

[5]赵跃宏.影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科因素的前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上一篇:过度换气综合征的急诊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 下一篇:爱康肤银敷料治疗32例III~IV期压疮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