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障碍及可能性研究

时间:2022-07-31 11:03:30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障碍及可能性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面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出现的各种问题,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已成为摆在国人和世界人们面前的问题。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阶段。虽然人民币的国际化在国内外还存在一些障碍,但是人民币的区域化却具有其可能性,我国可以从市场经济的完善、时机和节奏的选择、宏观监管和科学协调等方面开展,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关键词]人民币;区域化;外汇;经济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40-02

1 人民币区域化概述

1.1 人民币区域化的概念

所谓人民币区域化,是指人民币主要在中国两岸四地内部以及中国陆地相邻周边国家和地区逐渐实现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储备等职能,并由此逐渐形成一个自由使用人民币地带的过程。人民币区域化也是人民币的货币功能向国际货币提升的过程;通过区域化,人民币可能成为世界国际性货币之一。一国货币超越传统的适用范围,流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充当交换、计价货币,最终成为区域性储备货币的过程,是以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完善的经济金融制度、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作为重要支撑基础。在一国综合优势具备的前提下,与区域内各经济主体的政治合作和政策协调,为该国货币区域的良性发挥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与保证。鉴于此,人民币区域化不仅以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完善的现代经济金融制度为基础,还要赢得区域内相关国家的制度协调与合作,最终才能达到本国利益与区域利益趋于一致的最佳状态。

1.2 人民币区域化的标准

欧元是目前货币区域化的成功代表。以此为鉴,最适度货币区原则应该是人民币区域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第一,区域经济的相似性指标。在人民币区域化中,中国两岸四地内部以及中国陆地相邻周边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各经济体的开放度、贸易产品的多样化、金融市场开放和一体化程度、通货膨胀相似性、政策一体化等指标,是人民币区域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第二,货币国际化指数。人民币要充当国际货币,必须能够在国际贸易计价和结算中普遍使用,必须能够在国际货币市场上进行借贷,而且作为国际债券面值,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发挥作用,也能够充当国际储备。即可以用以上货币在国际经济中使用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

2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障碍

2.1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国内障碍

(1)人民币区域化经济方面的障碍。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经济障碍来自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制度层面的矛盾,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度性所决定的经济结构主次性、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为私有资本企业)在对外发展中的自身缺陷、集权开放型经济矛盾等问题,造成了中国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人民币区域化抑制的内外部影响是趋于负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改革和法制建设不同步问题及随之凸显的社会职业道德败坏、经济信用失常现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内损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对外危害他国利益和本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2)“假冒伪劣品”对经济信用的损害。在信用领域的“格雷欣法则”原本是个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现象。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因旧的信用制度被破坏,新的信用制度又未建立而造成了一些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格雷欣法则”现象。假冒伪劣商品的跨国境流动,不但摧毁了许多本土企业所创立的商业品牌,抑制了国内整个相关出口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商品的国际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经济信用是经济伦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部分,这一非正式制度对维持市场经济秩序、有效发挥其市场经济的效率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应该以市场经济信用道德秩序为行为的准则,规范人们的经济交往。但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的中国,职业道德和经济信用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深思市场经济秩序深层次的经济伦理。

2.2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国际障碍

(1)美欧对中国发展的抵制及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两岸关系缺乏稳定性的影响。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增强,这对人民币区域化带来了极大的抑制效应。中国与东盟、东亚和亚洲的国际贸易长期保持逆差状态,而中国与欧美主要国家尤其对美国有巨额的贸易顺差状态。对美贸易的长期黑字是中国累积巨额美元外汇储备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对亚洲各国的逆差状态不仅有利于实现国际贸易平衡,而且对人民币以计价和结算货币的形式参加国际贸易结算,并输出周边国家是个有利的条件。但是,美国为了保护本国在亚洲区域的经济利益和美元霸权地位,根本不愿看到人民币区域化。主要体现在: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抵制和美国对其东盟贸易地位的保护,中美关系中的其他消极因素(中国、、人权问题、民主问题等)。其中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也对人民币区域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2)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缓慢和日本货币对华的制衡。主要体现在:第一,东亚货币合作的曲折演进。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和历经两次金融危机等影响,东亚各国和地区强烈地感受到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多种弊端对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的不利状况。日本加重了东亚经济发展中缺乏经济轴心国家的现状,加重了东亚其他国家经济崛起的成本。尽管东亚各国区域内贸易已经在东亚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鉴于美元的中心货币角色,东亚区域内贸易一般都用美元计价,也造成了东亚国家巨额外汇储备的积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东亚区域内形成的巨额美元外汇储备面临因汇率波动而市场价值大幅缩水的风险,使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加快也显得更加自然和重要。亚洲各国的利益冲突和客观条件,决定了东亚经济合作滞后性和货币的脆弱性,尽管东亚货币合作进程曲折发展,但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异常艰难。第二,日本货币依然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外汇形式,日本货币也对人民币的区域化或国际化进行制衡。虽然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日本在东亚区域内的经济地位依然十分突出。人民币区域化难以破除日元制衡也是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困难之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在实现亚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调节自身政策的灵活性比其他国家较差,导致其参与货币合作的成本较大。

2.3 跨境地下经济与周边黑市交易的障碍

随着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持续蔓延,在周边国家境内产生人民币黑市交易和地下金融机构,从而又催生了买卖、非法、倒卖假币等一系列黑色经济活动。地下经济是人民币在港澳地区流通和区域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它首先必须是一个“良币”,良币应该是在本国较完善的金融体系环境下产生,且其本身应具备汇率稳定性、普遍信誉度和广泛交易性等特征。

3 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可行性及其策略

3.1 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的态势增强,世界一极独大的局面将被打乱,世界经济秩序和货币制度的重构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次,东亚货币的合作也具有其必然性。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下的技术与管理层面的问题,但它深层次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人民币的区域化趋势必将对经济自由化与东亚金融危机预防体系的建立起到建设性作用。从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来看,具有灵活性、渐进性和非制度性的特点。东亚货币合作的有利条件主要有东亚区域内贸易的相关性高、产业结构的相似及经济周期的趋同、宏观政策目标从长期看是一致的。东亚货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货币合作的政治基础比较薄弱、东亚货币合作缺乏像德国那样的轴心国等。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使得金融危机国际传播变得更为畅通,这也使东亚世界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带来了合作的良机。再次,人民币的区域化,有其理论和现实基础。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经济实力对比、区域内贸易关系对比、币值稳定性对比、金融发展对比、货币国际化对比)在东亚以及世界的国际货币地位超出日元,将更具有比较优势。最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强了世界对中国经济及货币的预期。2010年我国的GDP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在其经济迅速增长的预期下,人民币区域化的期望也比较高。

3.2 人民币区域化的策略

(1)市场经济环境的建立。人民币的区域化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制度为前提,以创建人民币独立的汇率形成机制为开端,以实现资本账户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中介。

(2)渐进式经济改革要抓住有利时机。在亚洲两大经济体中国和日本对其货币影响力的竞争中,人民币应争取成为亚洲核心货币,发挥亚种货币的主导作用。但是,人民币区域化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3)加强金融监管与政策科学协调相配合。在短期内,人民币区域化趋势必将对中国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因应策略。①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在人民币区域化伊始必须加强对货币跨境流通的监控力度,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体建立双边信息交换和统计监测的合作机制,为有效应付各种危机和挑战提供参考依据。②提高政策协调水平、确保货币政策效果。人民币区域化战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实现人民币边境化,即在边境贸易和旅游中实现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其次,与人民币边境化的同时,加快推动人民币区域化。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国内金融更加自由化与国际化,重点建立中国香港离岸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要积极推动东亚货币合作,明确提高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核心货币地位。通过人民币自我强化与实体经济的稳定基础,实现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甚至在其他非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普遍流通,将使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员或国际汇率决定的参考货币之一。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又取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利益与付出、权利和责任的权衡。

上一篇:企业如何进行内部品牌建设 下一篇:浅谈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遇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