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探析

时间:2022-07-31 07:34:4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探析

摘要:外部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内部连续监控的需要和管理决策对信息实时性需求使持续审计(continuous auditing)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审计形式,本文通过阐述商业银行实施信贷业务持续审计的应用背景、现实意义、基本框架及尚待完善的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希望能对我国银行业在信贷风险防控领域运用持续审计技术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6-0065-03 中图分类号:F830,5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银行业处于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经济周期下行、存贷款利差收空、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经营环境,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全面推进和市场约束日益严格,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成为董事会、管理层、外部监管机构及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各利益相关方对内部审计作为信贷风险防控第三道防线的期望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适时推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起到了有效防控信贷风险,促进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持续审计的应用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开始对持续审计进行理论研究。作为以连续为基础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的典型特征是针对当前的动态风险环境、利用技术优势缩短内部审计周期、改善风险和控制安全系数。也就是说通过持续审计提供更及时和可靠的相关鉴证,提高内部审计的反应能力,为决策者提供“实时”控制的保证。采用持续审计能以每日、每月或每季度为基础引导审计工作,可以使审计流程更快、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审计周期缩短,提供的风险控制保证更及时,无需扩大资源便可提高审计覆盖率,整体提升审计的质量和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审计环境变化,持续审计正引导着传统内部审计方法的革新进程。据有关调查资料,美国有半数的公司目前正在使用持续审计技术。国际上已有银行将持续审计应用于各项业务的监督并作为整个审计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先进审计理念及方式,持续审计在国内目前尚处于探索及初步应用阶段。伴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系统的完善及审计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信贷业务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测、审计模型的广泛应用,审计项目在线实时运行及审计报告及时形成使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审计领域应用持续审计技术成为可能。工商银行结合多年来对信贷业务审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在借鉴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领域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对信贷业务审计运用持续审计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二、实施信贷业务持续审计的必要性

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审计方法,对信贷风险进行连续性的监测、评估,全面揭示信贷业务整体性、系统性的重大风险,评价信贷管理效果,提出问题的改进建议,跟踪问题的整改成效等一系列的审计活动。通过在现场审计间隔期间,对被审计对象信贷业务经营活动继续实施动态监测,对问题疑点进行审计查询,作出风险评价与预警,防范审计间隔期间的风险,且为下一次现场审计提供依据。

(一)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是发展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推动战略跨越的需要

从长期来看,信贷资产在银行总资产中仍将占有较大比重,存贷款利差收入仍是主要利润来源,信贷资产一旦发生风险,必然会增加资产拨备的计提金额,进而对银行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尽管近年来银行业信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呈现双降态势,但信贷风险管理的机制仍待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依然较大,信贷风险控制始终是商业银行高管层及外部投资人关注的焦点。持续的审计活动立足于揭示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为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是应对信贷业务风险不断变化的内在需求

由于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多变,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各种风险也随之而来。银行面临的风险由过去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变为与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多种风险并存的局面,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对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连续性的审计监督,关注信贷资产整体性、系统性的重大风险问题,评价信贷风险与管理效果,促使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得到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是适应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管的必然选择

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和外部监管部门均要求内审部门客观、独立地检查评价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过程的有效性,从风险、战略角度确定恰当的审计范围与审计重点,通过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信贷业务持续审计对银行信贷风险进行全面、客观、持续的评价,从治理、管理、操作、控制不同层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富有价值的改进建议,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掌握信贷风险和控制状况提供可靠信息依据,对外树立信贷业务合规管理和稳健经营的良好形象。

(四)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是适应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客观要求

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审计活动,是目前国内外先进银行内部审计部门普遍运用的审计模式,信贷持续审计是对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实践,拟通过对信贷业务全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风险的分析、评估,对已经暴露的或将要出现的重大风险问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预警及检查,以风险为导向,合理调配宝贵的审计资源来关注信贷业务的高风险领域,提示管理层减少信贷业务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持续审计的框架思路

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细化进而整合、优化,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持续审计的工作目标。信贷业务持续审计包括开展科学的信贷业务审计信息监测分析、进行统一的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评估、推进全面的信贷业务管理及流程评价、实施重点审计项目及完善基础保障工作五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互为支撑,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

(一)开展科学的信贷业务审计信息监测分析

信贷业务审计信息监测分析体系是信贷业务持续审计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采集银行信贷业务经营管理的相关数据,采取系统规范的方法,运用审计信息系统对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信贷业务审计信息监测分析系统通过设立符合有效性、可比性、敏感性和适用性原则的监测指标与分析模块,实现对信贷资产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的监控,为综合评价银行信贷资产经营、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引领和支持现场信贷审计工作,提升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具体操作是遵从统一的指标和分析标准,按

照标准化的方法流程按季对信贷风险开展监测分析,并对被审计行进行风险提示,对于监测结果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出具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监测分析报告,为银行信贷审计活动提供线索和指导。

(二)进行统一的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评估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活动是建立在科学、规范的风险评估程序和方法之上的,开展统一的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评估是合理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从整体上发挥信贷审计在发现问题、提示风险、促进整改、体现增值作用的重要措施。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评估以审计信息监测分析成果为基础,收集相关信息,分层次、全方位分析评估银行信贷业务的客户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进而确定当年现场审计的重点。具体操作是在每年审计活动开展之前,通过对风险点进行排查与分析,结合上一年度审计评价成果,对不同机构不同品种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列示出需要关注的风险区域与风险级别,依据全行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信贷持续性审计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编制具有指导性、可行性的中期信贷风险审计计划(2―3年)及年度审计计划。

(三)推进全面的信贷业务管理及流程评价

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产品服务创新、操作系统升级和业务流程再造步伐,风险防控重点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必要对信贷业务经营环境、管理状况和制度流程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信贷业务管理及流程评价工作是对银行信贷经营环境、管理架构、制度建设、流程控制、人员配置、绩效考核和信贷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信贷经营管理和制度流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风险点,针对风险级别提出控制措施。具体是通过对信贷管理及流程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测评,综合分析其健全性和有效性,找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进行必要的验证和测试,指导开展相应的现场审计工作。

(四)实施重点的信贷业务审计项目

综合运用信贷业务审计信息监测分析、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评估、信贷业务管理及流程评价的工作成果,通过风险分析与判断,根据重要性原则对重点区域、行业、客户、产品或信贷业务环节实施重点审计。重点审计项目的开展采取一体化管理,标准化运作,统一设计方案,统一标准流程,统一组织实施,序时开展。根据具体内容分为全行性项目和区域性项目,并根据项目的覆盖面合理安排并调配信贷审计资源。在项目实施后,通过开展后续审计持续跟进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整改效果,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为今后信贷审计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促进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执行力的不断提高。

(五)完善信贷业务审计的基础保障工作

实现信贷业务持续审计要注重完善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制定信贷业务持续审计规范的方法体系,从分析业务流程人手,查找关键环节,辨识主要风险,制定统一的审计方法和操作规范,以此保证信贷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开展信贷审计培训。主要以信贷审计专家培训及信贷专项审计业务培训两类形式开展。信贷审计专家培训主要以从事信贷业务审计的管理人员为对象,培训内容为宏观经济理论、国际先进信贷审计理论、管理能力及沟通技巧等。信贷专项审计业务培训主要以具体从事信贷业务审计的操作人员为对象,培训内容为各项信贷业务审计流程、审计方法、审计信息化工具的运用等。三是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审计团队中具备相应能力的信贷审计骨干等组成,负责重大信贷风险的定期分析提示,审计项目计划与方案的审定,审计办法的评估,审计活动中各类业务和技术问题的解答咨询等,对信贷审计项目的管理和运作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实施信贷业务持续审计尚待完善

信贷业务持续审计既是一项新兴的审计技术方法,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整合和衔接各部分工作。信贷业务持续审计的各项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信贷业务审计监测与分析是持续审计活动的基础,信贷业务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为持续性审计活动提供导向,信贷管理及流程评价是持续审计的重要内容,重点审计项目是持续审计的具体着眼点,基础保障性工作是持续审计的重要支撑,持续跟踪是实现持续审计目标和审计成果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目前,各部分工作成果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利用,互为支撑,融会贯通,形成合力,有效地将持续审计作为一套方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二)加大力度解决技术问题。信贷业务持续审计高度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审计师必须能够接触到组织的系统和数据,并且必须知道如何使用合适的分析软件工具来加工和处理数据形成有价值的报告信息。目前审计人员能通过直接访问信贷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或大机数据库返传获得大部分信贷业务数据,但还有部分数据信息需要向被审计行或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索取,加大了实时获取准确信息的难度,所以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数据提取、分析数据的技术水平,不断开发完善审计模型,进一步提高信贷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加强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信贷业务持续审计要求审计师不仅要熟悉信贷业务,对审计对象的深入了解,而且要对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持续审计的工具、方法熟练把握。目前现有的审计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IT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我们的审计还主要依靠现场审计和经验判断,增加了现场审计的压力,此外,审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对审计人员开展频繁而持续的再教育,还应加大相应资源投入的力度。

上一篇: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下一篇: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