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企业投资现况调查透析

时间:2022-07-31 02:13:22

地方农企业投资现况调查透析

福建台商涉农企业投资区域梯次特点

总体上看,目前福建台商涉农企业投资的区域布局呈三个梯次,各梯次的台商涉农企业投资份额与其区域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份额大体一致,且同一梯次的产业投资比重基本一致。(一)以漳州、福州、厦门和泉州为第一梯次的台商涉农企业投资集中区该区域均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中漳州是农业大市、福州为省会城市、厦门是特区、泉州为著名的侨区。该区域成为台商在闽投资最集中的区域,台商涉农企业投资数量占全省的77.9%,其产业均以加工业为主,共有811家,占全省涉农加工业(989家)的82%。1.漳州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首批对台“三通”直航试点口岸和对金门、马祖、澎湖“小三通”的货运直航港,地理位置极为优越。在对台农业合作中创造了引以自豪的祖国大陆“五个第一”:1981年创办了大陆第一家台资企业(诏正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993年创办了大陆第一大台资农业企业(天福集团)、1997年建立了大陆第一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1999年搭建了大陆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即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2006年创办了大陆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漳州台商涉农企业(474家)占福建省全省的32.7%。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占75.1%,种养业占21.1%。台资企业已引领漳州成为花卉、蔬菜、茶叶、食品加工等技术集群基地和科工贸农一体化的产业链条。2.福州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通过民间渠道,引进台商在农业领域进行试探性投资,1997年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后,台商投资涵盖农、林、牧、副等行业,一大批台资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军企业。据报道,“十一五”期间,福州市累计引进类700多种台湾动植物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30万亩以上,累计引进种养和加工技术2000多项、设备1000多台套。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累计落地农业台资项目465项,总投资6.7亿美元。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福州台商涉农企业293家(表1),占全省台商涉农企业总数的20.2%;其中,种养54家,占18.4%,加工193家,占65.9%,其他(包含观光休闲农业)46家,占15.7%。台资涉农企业主要分布在福清、闽侯、罗源、连江等地。3.厦门厦门是祖国大陆最早的两个特区之一,也是最早对台商开放的地区之一,是祖国大陆经济特区中唯一与台湾邻近、以对台工作前沿作为角色定位的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区等优惠政策,使厦门成为两岸农业合作的前沿城市。从1984年第一家台资企业三德兴公司落户厦门市,台商投资已涉及电子、石化、机械、种植、养殖、地产、旅游、餐饮等行业,台资企业遍布全市城乡,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在农业合作上,据统计,厦门已累计引进台湾农业总投资3.4亿美金,其中包括农友种苗等台湾知名农业企业。农业部亦在厦门设立了“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厦门还成立了大陆首个两岸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海峡农业科技发展中心。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厦门台商涉农企业数量占全省台商涉农企业总数的14.8%(表1);在厦门台资涉农企业中,以加工业为主,占63.7%,种养业占7.0%,其他占29.3%。4.泉州泉州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其地理位置与台湾非常接近,是台湾传统农业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主要引进区,两地农业相关性明显,有着天然的农业合作优势,泉州已成为承接台湾农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平台。1997年两岸带有官方性质的首个“闽台农业合作永春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项目”,实施推广10万多亩,为福建乃至祖国大陆提供了成功的示范性试验。目前,泉州已先后引进台湾水稻、甘薯、花生、大豆、小麦等粮油作物良种50多个,并利用台湾良种配置杂交组合,选育新品系。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泉州台商涉农企业数量148家(表1),占全省台商涉农企业总数的10.2%,其中加工业占84.5%,种养业仅占8.1%,其他占7.4%。(二)以莆田、龙岩为第二梯次的台商投资集中区龙岩和莆田两地市台资涉农企业数量约占全省的12%,该区域种养业共有89家,占当地台商涉农企业总数的53%,占全省302家的29.4%;是全省各地市台商涉农企业中种养业的比例超过加工业的特有的两地市,特色相对明显。1.龙岩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部,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带和经济走廊。近年来龙岩发挥客家祖地及生态资源优势,成为福建省山区地市吸引台资最多的地区。1996年第一家台农企业落户漳平永福,开发种植茶叶和花卉。目前,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台湾高山茶在大陆种植面积最大的园区,漳平永福镇被台商称为“大陆阿里山”。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龙岩台商涉农企业数量占全省的6.3%(表1)。以种养业为主,占53.8%,加工业占40.7%,其他占5.5%。种植业中以茶叶种植为主,41家,占种植业(49家)的84%。2.莆田莆田湄洲是妈祖故乡,妈祖文化是莆田独特的对台优势。湄洲岛上3000吨对台客运码头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享有国务院批准的台胞落地签证政策。莆田通过引进台资,已形成以电子、机械、鞋业、农产品加工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台资企业群。1993年台湾首家“农字号”企业落户莆田,台商投资的领域涉及种、养、加、观光等农业方面。台湾农业企业多看好莆田市山高林深、雨水充沛、资源丰富的山区,发展经济林果。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是莆田市着力打造对台产业合作先行试验区的亮点之一,现已拥有大陆最大的台湾甜柿基地、大陆最大的嘉宝果等台湾苗木基地、大陆首个海峡两岸大学生创业园、大陆首个台湾农民村等多个“第一”。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莆田台商涉农企业数量有75家,占全省的5.2%(表1);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占当地台商涉农企业的53.3%。其中,加工业占40%,其他占6.7%。种植业中以果树种植为主,共31家,占种植业(40家)的77.5%。(三)以三明、南平、宁德为第三梯次的台商投资集中区该区域地处福建相对欠发达山区,是福建的农业大市和主要农业区,但受经济发展水平、投资环境相对滞后的影响,台商投资相对少。该区域台商涉农企业投资数量仅占全省的10.6%,其产业主要以林木、水产初级加工业为主。1.南平南平是福建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74.7%,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域内武夷山以碧水丹山知名,饱含文化底蕴,独具山水魅力,融部级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度假区于一体,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从2010年开始,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每届固定在武夷山市举行,对南平市的对台农业合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南平市台商涉农企业数量占全省的4.6%(表1);以加工业为主,加工业占85.1%,种养业占4.5%,其他占10.4%;加工业又以竹木加工为主,企业数量达28家,占加工业(57家)的49%,其次是茶叶加工,14家,占24.6%。2.三明三明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1984年第一家台企落户三明;2005年泰宁大金湖与台湾日月潭签订合作协议,2006年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与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结为姊妹地质公园,实现了旅游双向交流合作,这些都为推动三明与台湾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拥有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海峡两岸合作交流平台。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三明市台商涉农企业数量有64家(表1),占全省的4.4%;其中,加工业占51.6%,种植养殖业占42.2%,其他占6.3%。茶叶生产企业有10家,竹木加工9家。3.宁德长期以来,受交通制约,宁德经济发展滞后于其他沿海地区,近几年,随着交通瓶颈突破,港口优势凸显,特别是环三都澳战略规划将宁台合作对接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台资增长较快,主要集中于农业项目,如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等等。根据调查,截至2011年,宁德市台商涉农企业数量为23家(表1),占全省的1.6%;其中,加工业有21家,占当地涉农企业的91%,种植养殖业仅2家。涉及食用菌加工与包装的企业达7家,占30%;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企业有5家,茶叶的生产企业有3家。

福建省台商涉农企业发展总体评价

从总体上看,福建省台商涉农企业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在闽台商涉农企业投资领域呈现纵深化、集聚化、多样化态势台商在闽涉农投资项目涵盖了农业生产各领域,闽台农业合作成效显著,呈现出多样化、配套化、纵深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特点。1.投资合作纵深化福建台商涉农企业投资从小规模初级农产品生产和品种技术引进起步,已逐步向资金、市场、经营管理等一揽子投资合作转变,台商在闽涉农投资逐步朝整体配套方向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产业聚集效应。投资领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从农产品生产拓展到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物流产业、文化产业合作等领域;投资方向从传统技术向生物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碳汇技术、行销管理技术、科技创新等领域拓展。2.创业投资集聚化漳州漳浦、漳平永福、莆田仙游、三明清流、泉州惠安、福州福清等6个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福建产业特色明显、典型示范突出的最重要两岸农业合作平台。如漳浦创业园天福集团的茶叶产业集聚发展,使之成为世界知名的茶企业集团,台湾蝴蝶兰生产企业集聚漳浦发展,使之成为该产业到大陆拓展的最主要基地;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永福镇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和台资农业个体投资最密集的山区乡镇,而被誉为“大陆的阿里山”;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区集聚台湾甜柿产业投资发展,已成为大陆面积最大的台湾甜柿生产基地。3.投资形式多样化从调查看,福建台商涉农企业投资主体构成多样化,既有台商独资、台湾农民个体投资、合资及合作形式,又有多投资主体组团投资等多种形式;从投资形式看,有农副产品小额贸易、农产品种养生产、初级加工业的资源开发型,又有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精深加工业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的产业融合型;从投资规模看,既有台湾农民个体小额的创业投资项目、也有集团投资超大型项目投资。如“天福集团”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投资总额超亿美元的总部经济实体。(二)闽台农业投资合作面临区域外竞争与内部挑战1.区域外竞争日益加剧目前,大陆已在福建、海南、山东、黑龙江、西、广西、广东、江苏、重庆、四川、湖北等省市建立了9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29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大陆各地大力吸引台资,造成了引进台资剧烈竞争的局面。而且随着台商投资观念的转变,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大西北等资源或区域优势经济地区均成为台湾投资的优先区域,闽台合作面临“五缘六求”外的竞争与挑战。2、台资企业技术溢出受到限制从调查看,台商投资福建农业的主体以零散民间投资者居多,鲜有知名大企业(如天福集团)的参与,台商农业的核心技术多在台湾研发,其技术创新仅与台湾的母公司发展纵向联系,而不会同当地企业发生横向联系。从台湾投资政策看,台湾的“根留台湾”一系列政策严重限制了台湾农业先进技术、资金向福建的注入,进而影响福建台商涉农企业投资深化发展。同时,受两岸的政治关系影响,台湾的大陆经贸及农业合作政策与南向“东盟”转移投资政策摇摆不定,闽台农业投资合作面临区域内部的多方挑战。从总体上看,台湾农业先进技术在福建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技术影响程度较为一般。(三)闽台农业投资合作有待完善1.在闽农业投资要素成本上升与周边省份比较,基于资源互补模式的闽台农业投资合作,随土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福建已逐渐失去了要素成本优势。与周边东南亚等地比较,两岸涉农企业合作要素成本逐渐上升,大陆已逐渐失去了低成本优势。因此,投资要素成本上升已经成为制约两岸农业投资合作的重要因素。2.利益冲突问题尚未消融目前,闽台农业投资合作形成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组织,存在先天性的机制缺陷,在分担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风险责任、利益分配方面,公司(台资农业企业)与农户(当地农民)间容易产生利益磨擦,并成为制约双方合作发展的影响因素;在资源供求方面,台商项目用地需求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逐渐扩大,其他相关能源、劳动力、融资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也逐渐放大,投资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尚难有效消融。3.区域布局和投资结构有待完善从调查看,福建台商农业投资业结构问题首先是区域布局不够平衡,主要集中在闽东南沿海发达的经济区域,而对闽西北地区投资不多;在产业结构方面主要集中在种养业、加工业及与之配套的农产品贸易业,投资领域偏窄,而具备优势的健康农业、生物农业、休闲农业和精致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第三产业投资比例偏低,区域布局和投资结构有待完善。

作者:周琼 曾玉荣 杨勋华

上一篇:风险管制对被投企业创业影响探讨 下一篇:谈管理员对企业投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