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时间:2022-07-31 01:31:54

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前提下,教师要充分领会新课改精神,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创设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学 发散思维 探究能力

一.指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和最突出的特点。在地理教材中,地图的种类很多,知识的容量很大,学生通过读图,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首先,指导学生读图,要注意地图技能的分层次培养。其步骤主要是:(1)看图例,识记地理事物符号;(2)从地图观察明辩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3)快速指图,强化记忆;(4)从看图寻求规律。这是训练读图的基本功,是读图技能形成的基础与前提。

其二,通过读图,使地理知识空间化、具体化,把读图与学习地理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地理知识体系。例如世界地理“巴西”一节有“巴西纬度位置和地形”、“巴西人口分布”、“巴西农产、矿产和城市分布”三幅地图。通过读第一幅图,学生可以观察赤道、南回归线穿过的位置,可以知道巴西大部分地方是南半球的热带,知道巴西的两个地形单元。通过读第二幅图,学生可以知道巴西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通过读第三幅图,学生可以知道巴西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名称及分布。这些内容,就是这一节的知识重点,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应要求学生强化理解和记忆。这就是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也可叫聚合思维),得出地图所反映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

其三,通过读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联系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并注意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前面提到的巴西三图,从第一幅图的地形单元联系到前面一节介绍过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两种气候类型,并进一步地理解这两种气候的特点,使学生熟悉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的自然环境。在熟悉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以后,就为读第二幅图做了知识准备,为理解巴西人口分布及原因奠定了理论基础。这样就很自然地由第一幅图迁移到第二幅图,从自然地理知识迁移到人文地理知识。在指导学生读第三幅图时,又把巴西农产品种类和分布与巴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相联系,进行分析理解。这样又形成了前后知识的迁移衔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和发展,从而形成学生的新思维。

二、让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种良好的措施。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话极深刻地揭示了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

我在上《月相》这一节课的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到过月球的阴晴圆缺,可是你们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圆的一面朝向的方向,出现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注意过这样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师给出答案。

这时候,我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每天记录早、晚自修时的月亮,月面圆的一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过这些数据找出月相变化的规律,可以几个人合作。然后试着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通过实践的观察,发现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也就是农历上半个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见,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农历下半个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见,在东边的天空,月面朝东。然后再搜集一些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请学生根据诗词所描述的情景,判断诗人当时是在农历什么时候描写的,推断大概的时间。这样学生就可以比较顺利把问题回答出来。

[反思]:如果老师没有创设情景,没有让学生进行记录月相变化的实践,直接由老师来讲述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真正掌握月相变化的知识。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实践观察,再经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个收获比单纯的老师讲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于记忆。中科院心理所的张梅玲教授曾说过:“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要发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我在这儿提到的是教师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实际上,在探究教学中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启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

其实,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注重探究。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正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上一篇:思维误区对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说“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