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趣、实、活

时间:2022-07-30 11:22:49

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趣、实、活

我从事数学教学十余年,其间听过许多公开课,但对去年在济召开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风采展示”,印象最为深刻,因为我感觉名师就是名师,他们上课没有一点花架子,制作的课件也非常简单,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敢说敢问,课堂教学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趣、实、活”。

一、“趣”——上课要上的有趣。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手段,诱导探索,促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的确,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产生较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去主动寻求知识和参与学习活动。正像孔子说的那样:“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上课有趣,才能使儿童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积极参与。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其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表扬。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进而学好数学。为此,教学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即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师生关系要和谐;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奶奶今年60岁了,但才过了第15个生日,而奶奶的孙子去年过第17个生日,奶奶和孙子今年各是多少岁?教室里顿时出现了一幅幅惊讶的神情。此时学生的思维发生“断路”,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想:(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现在奶奶过的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2)生日跟什么有关?奶奶有些年没有过生日,又说明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答,说明奶奶生日的那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这时,引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实”——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双基,练好基本功。

上课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培养好能力,这是传统教育之精华,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我校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和学生的变化都很大。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在“摸石头过河”。 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而且学生很浮躁,仍然在疲于应付作业,甚至有些同学懒得应付作业。所以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把加强“双基”同发展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能只追求形式,光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以致造成“华而不实”。课堂教学要切实体现学生真学、真思。

1、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数学现实背景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过程,把原有的知识结构扩充,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会学习。

2、课堂设计要实。

课堂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主要是在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上,即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有效的时间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时,通过基本概念教学、计算法则教学、应用题教学、几何知识教学和计量单位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只要教师自觉地、巧妙地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随时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实实在在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感悟一些思维的方法,就一定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活”——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跃。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也渐渐“活”了起来。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的充满活力。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我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思维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情境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趣味情境、游戏情境、幽默情境、疑虑情境、欣喜情境、优美情境、悬念情境、探索情境几种常用方法。

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游戏、竞赛、抢答、猜谜等,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手脑并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

“趣”、“实”、“活”这三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其中“趣”是手段,“实”是目的,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活”是提高。停留在“实”还不行,还必须提高到活跃学生的思维,把打好基础同追求创新结合起来。

“趣”、“实”、“活”三方面又是互相促进的。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反过来又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上课做到“趣、实、活”,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必须把愉快教育同严格训练相结合,把加强双基同发展思维相结合。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掌握分寸,控制火候。

上一篇: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英语导学练课堂三步曲:预习、互动、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