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时间:2022-05-12 02:01: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摘要: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情出发,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是提供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思维能力,是提供学生发展的智力条件;培养学习的习惯,是提供学生发展的情意依附;指导学习方法,提供学生发展的主要凭借。在了解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学法,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以形成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发展

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情出发,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康德曾说:“儿童应该受教育,然而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将来人类得到一种改善的境况。”阅读教学应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终身受用的东西,使他们在未来的境况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一、培养思维能力,提供学生发展的智力条件

从思维的品质看,阅读教学中学生表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为思维的突破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除了教师的有意诱导,还应更多地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材故事中人物的思维品质。因此,需把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培养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重中之重,教给方法,培养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利用教材故事中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各方面想象、联想与幻想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课文表现了这些特点。

1、流畅性。如《最佳的路径》中,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为连接各景点之间的路径,他要求施工部在乐园撒上种子。没多久,整个乐园被绿草所覆盖。他按照计划,迪尼斯乐园提前半年开放。在这半年里,草地被踩出了许多弯弯曲曲的小道,这些小道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然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这反映设计大师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不按常规,从困境中立即找到最佳的路径,作出果断决定和行动,体现了思维的流畅性。

2、变通性。如《司马光救友》中,当一个小朋友掉进装满水的大水缸就要被淹死时,别的小朋友逃走了。司马光从反面来想,使水离人同样可以达到人水分离、救出小朋友的目的,立即举石砸缸,解救了落水的小朋友,体现出司马光思维逆向变通性。

3、独特性。如《赵州桥》中,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的新颖设计;《田忌赛马》中,孙膑拿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使田忌在赛马中转败为胜。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握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学习想象、比较、选择、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判断、推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是能够得到有效培养的。

(二)利用教材的思维材料,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利用教材的思维材料,使学生在创造性阅读过程中往往是不自觉地将多种思维形式结合起来运用。对此可引导学生充当课文中的人物,身临其境感受内容。如在执教《月光曲》这课时: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听到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如果学生难以回答,则可这样引导他们思考:如果自己就是贝多芬,在月光下散步时听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弹的是自己谱的曲子,会怎么想?如果自己听到兄妹俩互相体贴、互相安慰的话,又会怎么想?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潜在动力。学生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爱上这门学科,为他们在校的学习和日后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一)让学生领略教材的乐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研究表明,如果把学习兴趣的诱发与教学媒体的运用画等号,而忽视教材自身因素的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难以持久。因此,为使学生爱上语文学科,须重视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利用具体形象的写景文,如在执教《生命的药方》、《儿子的创意》等课文时让学生充当角色,进入事件之中,体会语言文字对故事情节的再现功能;对蕴含深刻意义的说理文,可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对深刻道理的阐述功能。这样,就有可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日渐浓厚。

(二)、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兴趣与成功是有机的统一体,兴趣可以促进成功,成功可以激发兴趣,从而形成兴趣与成功-间的良性循环。因此,要着眼与学生的发展,必须着力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不仅要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获得成功,而且要让后进的学生也获得成功。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对问题的设计,优等生可增加难度,提高力度。以促使其只有起跳,才能摘到果实;中下等生可降低难度,以保证其只要起跳,就能摘到果实。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供学生发展的主要凭借

知识的获取除了靠教师的传授,更多的则须靠自学去获得。因此,着眼学生的发展,须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主要凭借。

要在教学中渗透学法。一是长期渗透。要在各个年级各篇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学法。比如识字方法的渗透。在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后,便逐步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解决字音、借助部件分析字形,借助插图、实物、字典等了解字义。二是随机渗透。要相机点拨,有机提示。三是讯息渗透。学法指导要根据学生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大纲对各年级的要求及教材实际由浅入深,体现坡度。

四、培养学习的习惯,提供学生发展的情意依附

叶老指出:“教育是什么?从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各学科的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都有一个相应的培养良好习惯的任务。因此,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情意依附。

(一)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

预习习惯要从一年级培养,在学生掌握了识字工具而进入看图学词、学句、句群和课文阅读时,可让学生借助识字工具预习。

(二)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认真听的习惯。全神贯注听读书、听讲解、听问答。二是仔细辨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察微观细,辨清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辨清学生答问的疑点、误点。三是大胆说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陈述见解,大胆地提出异议,准确表述观点。

(三) 培养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一是认真书写,做到一丝不苟,确保作业清洁工整。二是独立完成,做到独立思考,独立答题,不以抄代做,不依靠他人。三是认真思考,敢于创新,力求表述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思维。四是按时完成,做到既保证质量,又讲究速度,不欠账,不拖拉。在培养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和运用学法,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以形成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明:《谈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黄桂林:《阅读教学需关注学生的发展》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教学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尝试与运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新课改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