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3 05:01:55

刍议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但不可否认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精神的领会还略有偏颇,以至于在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要恰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新知识的理想阶梯,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每节课都冥思苦想,创设生活情境:古今中外,名人轶事,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都找出来,似乎脱离了情境设置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了。记得有一位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时,分别创设了如下情境:“国际象棋的故事”、“希腊神话中善跑英雄的故事”、“长沙马王堆古墓年代推算的故事”,教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也听得十分专注,可是等老师进入正题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而此时学生一时还不能从故事的情节中缓过神来。事实上,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创设情境,情境也不是越多越长越好。不必要的情境创设显得牵强,如画蛇添足。在本例中若使用教材中的“细胞分裂”和“放射性物质”两个例子,既简单易懂,又能说明问题。

数学有它自身的学科特点,立足于数学内部矛盾,开门见山、类比、猜想等方法,不仅干净利落,而且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过分追求情境设置难免会掩盖数学的本质特点,削弱数学本身特有的魅力。

二、课堂提问要有“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由封闭式的教学变成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即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将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学生的参与,有师生的合作;而实际上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的进行,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学生根本没有经过思考,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只不过把原来“一言堂”中老师要说的话变成了学生翻阅教材后代替老师回答而已。这和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没什么区别!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而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启发作用,只有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是否达到顿悟,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有进一步发展等等,决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活跃。课堂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程全员参与还是部分局部参与。

三、讨论内容要合理

新课改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即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探究,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里的自主学习是指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可是现在许多教师有一个共性毛病:认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就是分组讨论,不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如在《柱体和锥体体积》一节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刚上课不久,便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由于没有明确的分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异常热烈,课堂俨然成了一个市场,乱哄哄!教师虽在不断地走动,但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其中。二十分钟后,由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体积公式。课堂气氛看起来异常活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似乎很好。但这样的一节课,重点应放在公式的应用上,公式的得出教师用直观的演示已经非常说明问题了,完全没有必要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而对重点内容却一带而过,草草收场,太形式化了。虽然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直接经验,但是对于实际数学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内容和知识是无法亲自体验的。这时我们不应该因为强调了直接经验就不顾实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实际上很多间接经验,我们是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慢慢地去感悟,一味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有时适得其反。

四、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到好处

新课程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成形象的,静态的变成动态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直观上的感受,易于接受和理解。因而使得很多教师的公开课中普遍存在“课件代替板书”,“电脑代替人脑”,为片面追求形式化的课堂教学,甚至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不是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是执行课件程序的过程,希望学生按照课件的预设进行学习活动,回答问题,最终引导学生得出预想的结果。有一位教师在讲授《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制作了若干幻灯片,课堂中像放电影一样按顺序一张张地放出来,将大屏幕变成了黑板。学生“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地盯着大屏幕,丝毫不敢放松,更别说有思考的时间了。殊不知,有些东西,教师边说边写形成板书比直接出示文字课件的效果要好得多,至少学生有思考和记忆的时间。我们知道,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电脑是无能为力的。所以我们要明确: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许多知识是要融会贯通综合应用的,这是电脑解决不了的。

五、加强学法指导

新课标强调:“要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教学,通过观察、类比、实验、概括、推理等,发现研究对象的特征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与区别,并从中获得一些经验”。也就是说,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地巩固。如有的教师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只是让学生记住,会套用就可以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倘若一紧张忘了公式,就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了。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典型例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依靠数学思想指导教学思想,尽量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展示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产生的效果会大大的不同。上例中教师若能让学生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所用的一些思想方法,即使公式忘了,学会了方法自己还可以再推导出来。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会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地应用。如在推导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中用到的倒序相加或错位相减的思想方法,在一些证明或计算中会经常用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学生不掌握学习方法,今后难以成功立足社会。因此教师传授的不应该只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上一篇:浅谈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趣、实、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