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作“火烧”《赤壁》

时间:2022-07-30 08:37:16

商业运作“火烧”《赤壁》

上映4天,票房过1亿。

上映18天,票房2.6亿人民币。

连续上映一个月,票房超3亿。

上映伊始,毁誉参半。

从史诗大片的宣传转向了娱乐大片,励志大片的造势。

这,就是《赤壁》,火烧票房的《赤壁》。

大明星,大导演,大投资,大制作,大宣传,大炒作。

7月10日,《赤壁》正式公映,这把大火,从此燃遍内地票房,直到海外市场。

不过,观众看后反应两极,一方面叫好者有之,另一方面,网上恶评如潮。但不可否认的是,《赤壁》在票房上无疑取得了成功。

心理学角度的窥探

在《赤壁》公映之前,笔者无意间问了几位朋友,他们都说会去看《赤壁》,因为觉得这个电影很吸引人。

在看过电影之后,朋友们相聚,都在说《赤壁》的不好。其中一个人突然说:“既然这么不喜欢,为什么我们当初选择买票去看呢?”

很多观众都对《赤壁》感到不如原来期望的好,可是仔细想来,在电影公映之前,都是满怀热情地去看《赤壁》的。也许这个电影不喜欢,但是买了票,已经让电影获得了想要的票房了,喜不喜欢,只能是自己体味了。其实,不光是《赤壁》,很多大片在观众买了票观看之后都大呼上当,但是大片已经得到了想要的收益,至于毁誉已经不是那么关心了。所谓叫座不叫好,就是这个情形。

那么,在最初的时候,为什么观众们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呢?一位营销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入手,做出如下解释:

梁朝伟、金城武等一干大腕都有着不俗的演技,在观众们看到之前他们的一些作品中,他们所饰演的人物多数是非常逼真,所创作的影片大多是比较值得观看的电影。于是观众不由自主产生了一个判断:他们出演的影片,很有可能是精品。因而观众们选择了买票看电影,期望能看到一部好片子,结果可能是不尽如观众们的意,不过,票房如意了。对于名演员的信任,是观众买票的原因,也是票房的保证。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大片中总是要采取巨星云集的方式了。

由这位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赤壁》“拉票”方法的端倪:

第一,《赤壁》的投资方是很清楚观众心理的:好演员+好导演+大制作=好影片。于是,在宣传时,观众们会很“频繁”地看到:吴宇森导演,梁朝伟,金城武,林志玲,胡军,赵薇一系列星光闪耀的名字,以及国产电影史诗级大片之类的字眼。这实际上是宣传方给观众的一些心理暗示:这有声名显赫的导演,有着许许多多的影帝影后,还有着高投入的鸿篇巨制,你觉得这部影片会拍得不好吗?而大部分的观众们,也正是由于这一个很“明显”的“暗示”,觉得《赤壁》会是一部情节场面都上佳的影片。于是,观众们在宣传攻势的诱导下,走进了影院。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观众就是追星族,就是冲着某位明星去的,但是大多数观众的确是受到了上面暗示的影响。

一位受访的普通观众说:“当初我在很早就听到有这部影片,而且当初的宣传中还有周润发,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变成了金城武,但是这部影片仍然是众星云集。我就想看看,众星云集的电影,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观众们就买了票,虽然电影不叫好,但是商家乐不可支。

第二,在心理学上,人们的行为心理中有一种类似于条件反射的心理,叫做回馈。也就是说,当一方主动示好的时候,另一方大多数做法会是回应,并且予以相应报答。

作为深谙此道的宣传者,当然会抓住人们心理的这一点“条件反射”大做文章。于是可以看到,导演演员一次又一次在各个节目中出现,无论是“畅谈”心路历程,还是才艺展示,抑或是“献拙”,忙得不亦乐乎。

这一系列的宣传行为,一方面是在推动影片人气,另一方面其实就涉及到了上面的回馈,也就是,演员们在努力地向观众们示好,即:我向你展示一些我的“隐私”,展示一些我的能力,请你以买票的方式来回馈我的付出。

这个宣传手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外国常有的某募捐组织送给路人一些鲜花,而路人的回馈就是捐一些钱。成功地利用这种手法,也会得到很大的收益。

由此看来,真正拉动观众们掏腰包买票的,其实是那些运作高手的运作,并不一定是影片本身。现代商业运作中,不乏此类例子。

《赤壁》团队精于商业运作

《赤壁》,无论其内容如何,反响如何,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无人可抹杀。毕竟,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票房才是硬道理,再好的情节,再好的创意,如果票房冷冷清清,剧场门可罗雀,那么,这部片子即使可能会获得很好的口碑,但投资收不回来,在商业运作仍然是失败。

可《赤壁》为什么会获得这么大的收益,这与它的前期商业运作是息息相关的。

在《赤壁》推出的前期,吴宇森导演携主创人员,在各媒体中频繁出镜。于是,网上不时出现这样的新闻:“《赤壁》主创人员现身×××”;“《赤壁》的××看点”;在电视上,各档娱乐新闻铺天盖地地宣传,梁朝伟、林志玲几位明星也奔波于各娱乐节目之间,时而在这个节目中表演才艺,时而又在那个节目中接受访问,为《赤壁》造势。同时,推出一些精美的有争议的海报,放出一些小小的宣传片段视频,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这样的宣传手段虽然并不新鲜,但是与大多数大片的韬光养晦相比,《赤壁》可谓是锋芒毕露。毕竟,在目前华语市场环境下,由于大片的数量越来越多,单纯的大片宣传已经不能像早期那样吸引大多数观众的眼球了,只有果断抛出自己的亮点,去让人注目,才有票房吸引力的基础。《赤壁》除了名导演名演员的亮点之外,所选择的时机是奥运前上映,也是有很深入考虑的。因为在当时,随着奥运会的即将进行,一切与中国相关的文化元素都已经被发掘出来,引起极大的关注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战的赤壁之战,当然也是吸引人眼球的元素之一。在这个档期推出《赤壁》,较奥运后推出,其潜在的心理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赤壁》的另一个令人很有思考价值的宣传手段是利用博客。在目前,网络上的博客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发表文字感想的方式了,很多时候,博客可以作为宣传手段之一。据网易有道搜索提供的数据,在今年春夏话题榜的电影榜中,《赤壁》高居话题总量的第三位。前期宣传和明星加盟对于《赤壁》这部电影的造势固然非常重要,可是一篇篇博文写着同样的话题,又是对《赤壁》本身的一种宣传。看着越来越多的《赤壁》的字样,读者们势必会对电影产生足够的兴趣,最终在公映期间掏腰包,去看电影,这就是宣传的目的所在。

“票房已经不能和电影质量画等号的今天,如何用一波又一波的宣传吸引观众的眼球,《赤壁》的运作,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范例。”一位专家如是说。

《赤壁》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是也有商业化运营的必然性。在商业化社会如何成功地引领消费者,给予消费者先入为主的意识,是商家所要着手考虑的新型竞争手段。《赤壁》在贺岁档会推出下半集影片,还会有怎样的运作方式,还会有怎样的票房收入,值得期待。

上一篇: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势在必行 下一篇:通过美日的泡沫看中国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