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2-07-29 04:47:19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由于受到了传统的教育思想约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被教师忽略,可是从很多教学的经验来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76-01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为整个创造型的社会提供人才,还能对整个时代的教育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目标和要求。创造是一种基本的能力,是从出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但是随着接触社会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创造力都被社会所同化,但是人们还是具有创造的潜在力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中,只是缺少一个好的方式去激发,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方法可以从教师本身或者学生两部分进行。在教师本身方面要做到:

(1)培养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如果一个老师要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这个老师首先自己就要具备创新的意识。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一个教师本身所散发出创新能力的光芒会极大的照耀学生,鼓舞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发掘自身的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师教授数学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来的古板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做改变,大胆创新,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2)教师在课堂结构的设置上要做到新颖别致。在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上,要尽可能的创新思维,大胆设计,尤其是在课堂结构的设计上,不要一直延续原先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新的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体现着创新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留有创新的空间,并且要让学生们在课外的环境中去积极探索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一个新颖别致的课堂结构,能够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从各个角度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能够找到他们具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课程,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该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对典型题目进行推广和变形创新等等,并且对于课本上的一些练习题不要拘泥于一个固定的解题方法,要在旧的题目中找到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例题中或者习题中的变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到位,突出解题的思路,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并且要分析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和逻辑错误,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有着新颖独特想法的同学给予表扬。

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充分研读教师改革的新目标,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到最大限度。那么学生本身应该怎么做呢?

(1)学生应该对数学具有充足的兴趣研究。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一旦对一个事情有了兴趣,那么一个人就可以费尽全力的去钻研和探索,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所感兴趣的问题上,才能在此事件上发挥巨大的创造力。所以一个学生如果数学成绩很好,那么他就很容易对数学感兴趣,进而推动他在数学书进行创新发展,这就是学习和创新的巨大的动力,但是一些同学如果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就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好的老师能对此学生进行鼓励就会让学生振作起来,努力学习数学。所以说一个好的兴趣能够在数学学习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离不开兴趣。

(2)学生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在任何一个活动和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对事物进行精确和周密系统的观察,对事物的内在规律有充分的理解,但是一个人的观察力不是从小就有一成不变的,观察力是可以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那么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上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观察力进行细致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学生要大胆质疑,勇于向权威和传统教育挑战。如果一个学生敢于向知识和教育质疑,那么就表明此学生在认真思考,而不是只是一味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他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寻求异同和突破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充分说明,质疑也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表现,在质疑中,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跃在脑子里的思维,打破了固有教学模式的限制。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学生无形中的一种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打破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发现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江家齐.教育与新学科[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7).

[2]孔棣华,陈运森.当代外国教学法[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7).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浅淡有效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