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园发展状况调查

时间:2022-07-29 12:22:26

上海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园发展状况调查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目前在上海市幼儿园工作的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200名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幼儿园教育工作比较适应,对工作较为满意。(2)阻碍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以及园务琐事与文案工作过多。(3)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4-0028-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引进本科生从事一线教师工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甚至提出了“非本科生莫进”的要求。

那么,本科生进入幼儿园之后的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对幼儿园工作满意吗?阻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幼儿园在促进本科学历新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需做哪些改进?研究这些问题,旨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学前教育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工作适应情况、专业发展状况、工作满意状况等。所有数据通过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对象具体情况见下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作适应状况

工作适应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度与胜任度。我们主要从总体适应、专业适应以及人际关系适应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1.总体状况

在问及对目前工作的总体适应状况时,44位教师选择“完全适应”,123位教师选择“比较适应”,两者之和达到总数的90.8%,没有教师选择“完全不适应”,仅有1位教师选择“不太适应”。由此可见,绝大部分教师适应幼儿园工作。

2.专业适应状况

我们主要从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角度分析专业适应状况,包括教学技能、班级管理以及环境创设三方面情况。

在教学技能方面,3%的教师选择“非常好”,5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仅有2%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教学技能运用得不太好。

在班级管理方面,6%的教师选择“非常好”,64%的教师选择“比较好”,两者之和占到总数的70%,只有1%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在环境创设方面,7%的教师选择“非常好”,48%的教师选择“比较好”,3%的教师选择“不太好”。

3.人际关系适应状况

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与搭班教师的关系、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以及与幼儿的关系。

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与搭班教师关系十分融洽。其中59.5%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仅有2.1%的教师认为搭班教师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帮助。

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方面,36.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非常融洽,很受关注”,60.5%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园领导“关系一般,距离不远不近”,仅有3.2%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不受领导关注”状态,没有人选择“与领导关系很僵”。

与家长的关系方面,91.9%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没有教师选择与家长关系“不太融洽”或“非常不融洽”。

与幼儿的关系方面,选择“很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的教师占到总数的97.3%,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受欢迎”或“非常不受欢迎”。

(二)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从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的原因以及不满意的原因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1.对幼教工作的满意程度

当问及“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时,41.4%的教师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49.2%的教师感觉一般,另有9.4%的教师“不太满意”(占总数8.3%)或“很不满意”(占总数1.1%)。

当问及“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职业,您是否还会选择幼儿教育工作”时,大部分教师犹豫了,选择“不一定”的占到61%,不再选择幼儿教育工作的占到21%,仅有18%的教师选择继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2.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能够胜任幼教工作”,累计频次86次。累计频次在50~80次之间的依次是“热爱幼教事业”“工作适合自己的性格”“方便教育自己的孩子”。

3.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

在有关“对目前所从事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原因”的多项选择调查中,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琐事多”,累计频次达到134次;选择“案头工作多”“精神压力大”的分别处于第二、第三位,累计频次均超过100次;选择次数最少的是“不热爱幼教事业”,累计频次仅有4次;选择次数较少的还有“缺少工作热情”,累计频次只有19次。

由此可以看出,本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通常人们经常谈到的幼教工作者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差等原因,而是琐事过多、案头工作过重等原因。另外,选择“精神压力大”的教师人数很多,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心理处于一种较为焦虑的状态。

(三)专业发展状况

专业发展状况反映的是教师入职以来整体成长状况。我们主要从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接受培训状况以及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等几方面进行调查。

1.专业成长被关注程度

专业发展被关注程度主要通过被调查者是否被列为所在幼儿园重点培养对象来考察。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园的重点培养对象(占总数的58%)。

2.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

研究发现,教师入职以来专业发展进步最大的方面是“班级管理”(占总数的35.3%),其次是“教学技能”(占总数的27.6%)和“师幼互动”(占总数的22.9%)。比较而言,进步较小的方面是“家园沟通”(占总数的11.8%)。

3.接受培训状况

(1)培训类型

调查发现,教师参与最多的是“园本培训”,累计频次达到179次;其次是“区级、县级培训”与“外出培训”,累计频次分别是152次与76次;参与最少的是“市级培训”,累计频次为48次。

(2)培训频率

调查发现,近半数的教师“偶尔”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8.6%),近半数的教师“经常”或“时常”参与培训(占总数的47.5%),另有3.9%的教师“极少”参与培训。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参与培训的现状不容乐观。

(3)期望的培训形式与培训时间

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参与的培训形式是“外出观摩”,累计频次达166次;其次是“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累计频次均在100次之上;另外“师徒带教”“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也很受教师欢迎。

对于培训时间,绝大部分教师期望安排在“工作时间”(占总数的78%),很少有教师喜欢将培训安排在“晚间”或“周末”。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教师非常期望能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不愿意让专业培训占用自己的业余时间。

4.阻碍专业发展的因素

当问及“目前阻碍自己发展的主要因素”时,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业务水平不够高”,累计频次达103次;其次是“缺乏进修机会”,累计频次47次;再次是“其他”,主要包括“工作疲惫”“职业倦怠”“自己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等;选择最少的是“没有家庭背景”“不会和领导搞关系”,累计频次分别为9次与15次。由此可以看出,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其自身的能力,同时所在幼儿园提供的进修、培训机会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

四、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2003~2009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幼儿园教师目前对所从事的工作总体上已经比较适应。不过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如果面临二次择业,只有不到1/5的教师会坚定地选择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绝大部分教师不会或者不确定是否仍会选择幼教工作。而在对目前工作感到满意的原因中,“热爱幼教事业”排在第二。在不满意的原因中,“不热爱幼教事业”排在最后。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是热爱幼教工作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较低呢?调查发现,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缺乏充足的进修机会

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能否胜任工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所在幼儿园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其入职后参与培训的机会并不多,而大部分教师也认为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业务水平不够高”和“缺乏进修机会”。因此,如何提供充足的进修机会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已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园务琐事与案头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时间

调查发现,在导致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原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是“带班、案头工作之外的琐事多”。这里的琐事主要指环境布置以及迎接各类检查、评比等,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这些“琐事”占用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同时,“案头工作多”也是教师对幼教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案头工作主要包括各种教学计划、教学反思、案例观察、幼儿成长记录等。这些文案素材的积淀原本对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如果文案工作太多以致成为教师的负担,那么文案素材也就失去了其价值。

(三)心理压力未能得到及时纾解

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精神压力普遍较大。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存在这一问题。而且,大部分教师将“精神压力大”作为对目前幼教工作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幼儿园教师的精神压力来自社会、幼儿园、自身等各个方面。如果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纾解,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致出现教师流失等现象,从而影响到整个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五、对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部分幼儿园存在着对新教师“使用”过多而“培养”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必须加以改变。幼儿园应制定明确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在培训形式上,多增加一些教师喜欢的外出观摩、专家或名师具体指导、听课评课、师徒带教等活动。在培训内容及培训时间的选择上,要多听听教师的建议,以符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质量。

(二)适量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幼教工作者应始终把幼儿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各种琐事及大量文案工作占用了教师本该去关注幼儿的时间。这种无效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叫苦不迭、疲惫不堪,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为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加剧,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评价体系,冷静思考诸如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价值等问题,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把教师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

(三)有效纾解教师心理压力

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整个社会都强调要提高教师地位,但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很尴尬。这种尴尬的社会地位,无形中增加了幼儿园教师的心理负担。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才能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幼儿园则应加强科学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工作氛围,及时纾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幼儿园教师也应学会进行自我调节,要认识到职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要努力培养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合理的工作目标和人生期望,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从“局外人”到“局内人” 下一篇:捉迷藏游戏: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