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28 04:47:5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影响

【摘要】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传导机制,然后利用1980~2011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长短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少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但长期有利于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第三产业 就业

一、理论分析

人民币自2005年起不断升值,对我国第二产业就业量产生了极大冲击。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缓解就业压力的出口,由于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第三产业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人民币升值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贸易收支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

贸易收支效应是指,本币升值导致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上升,第三产业产品出口需求减少,进而减少了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外商直接投资效应是指本币升值,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的投入成本相对增加,进而减少了第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总量。就业替代效应是指汇率变动会通过价格水平来影响就业结构。由于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汇率变动对第三产业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价格规律作用下,本币升值将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流入到第三产业,同时由于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具有高工资、就业弹性大等优势,能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反而增加。因此,当贸易收支效应和外商直接投资效应大于就业替代效应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减少,反之,则增加。本文将通过实证检验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第三产业就业量的长短期影响。

二、实证检验

本文实证检验选取的数据包括1980~2011年共32年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TE)和第三产业GDP指数(TGDP,以1978年为100,按不变价格计算)。为消除异方差性,我们需对这三组时间序列REER、TE、TGDP取对数形式,得到三个新的时间序列LREER、LTE、LTGDP。

(一)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首先对三个时间序列数据LTE、LREER和LTGDP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的原假设是存在单位根,当ADF检验的t统计值小于1%或5%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值时,我们可以视该序列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当ADF检验的t统计值大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统计值时,我们视该序列接受原假设,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的。检验结果表明,LTE、LREER和LTGDP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即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显著性水平下平稳,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二)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Johnansen检验法对LTE、LREER和LTGDP序列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协整检验

表1表明,LTE、LREER和LTGDP序列之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下:

LTE=0.477LREER+0.366LTGDP+5.794(1.1)

(0.21257) (0.10292)

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与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将增加0.477%,括号中的小数代表系数估计值的渐进标准差。

(三)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我们可以看到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接着我们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确定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我们将误差修正项:e=LTE-0.477LREER -0.366LTGDP-5.794加入方程,回归结果如下:

d(LTE)=-0.0392e(-1)-0.0646d(LREER)-0.1217d(LTGDP)+0.0298(1.2)

(-1.653) (-0.839) (-0.515)

R2=0.2 F=2.2 D.W=1.68

如公式1.2所示,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升时,短期内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将下降。同时,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误差修正机制,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将回归长期均衡值。

三、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拟给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第一,人民币不宜一次性大幅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会对第二产业产生较大的破坏作用,短期内会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即使从长期来看,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不宜一次性对人民币进行大幅升值。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尚处于低级水平,我们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趁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王群,人民币汇率对产业结构和结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金融研究,2009.

[2]丁剑平,王璐,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06.

上一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下一篇:建议将财政专户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