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花鸟瓷画的构图取势

时间:2022-05-12 12:44:54

浅谈花鸟瓷画的构图取势

什么是构图?根据绘画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完整的画面称之为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构图又称“章法”、“布局”,是将创作意念和艺术思想初步物化为视觉形态的过程。

花鸟瓷画的构图,首先要切合主题,其次要与瓷器的器型完美结合,没有定式。以例为证:

在依官样烧造瓷器的时代,同样是表现“凤穿牡丹”主题的两件瓷器,《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在壶腹两面绘制了构图完全相同的主体纹饰“凤穿牡丹”,凤依壶势纵向腾飞,牡丹点缀其周围;《清嘉庆粉彩龙凤穿牡丹纹双耳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虽然瓶腹两面绘制的凤图也完全相同,但牡丹花则以缠枝通景满绘凤的周围,凤横向穿行于牡丹丛中。两件作品主题相同,主体素材相同,因器型的不同,构图方式完全不同。

在可以有独立创作思想的时代,以画虎著称的陶瓷美术家毕渊明,一生创作了不少以虎为主题的作品,他的粉彩《双虎图》纵幅瓷板画,绘栖息于陡峻的山峰之巅、苍劲的翠松之下,眺望远方的一对猛虎,两只虎一卧一蹲,以远处连绵的山峰,衬托近景,产生层次。画中虎的动与山和树的静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近景浓重的色彩与远山轻淡的色泽,使画面在虚虚实实间有了灵动美;而他的粉彩《虎啸图》瓷盘,则绘一立于陡险的山坡之上,昂头朝着深壑呼啸的猛虎,山坡上点缀了山花野草,远处可见淡淡的山峰。画里呼啸的虎动感十足,虎的呼啸仿佛撼动了整座山,山坡上的花草都在颤动。同为以虎为主题的作品,为了适合器型,构图方式亦完全不同。

除了器型因素外,还有作者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兴趣爱好、文化底蕴、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也对构图形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作者的创新意识,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要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求得突破,这样的话,构图就更没有定式了。

瓷上画花鸟的构图,虽说没有定式,但不代表没有章法,不代表可以不遵循章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瓷画创作者无论持什么风格,无论怎么求变求新,基本的章法还是要遵循的,只能在遵循基本章法的基础上有创意,探索与众不同的独立风格。

那么,什么是构图的基本章法呢?前人留给我们的国画理论,前辈传给我们的瓷画珍品,可供我们研究、遵循、借鉴。

清·笪重光·《画筌》曰:“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失势则尽心收拾,满幅皆非。势之推挽,在于几微;势之凝聚,由于相度。”对于花鸟画的构图,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指出:“画花卉全以得势为主,枝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串;花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各自条畅,不去常理;叶得势,虽疏密交错而不紊乱。何则?以其理然也。著色像其形采,渲染得其神气,气又在乎理势之中,至点缀蜂蝶草虫,寻艳采香,缘枝坠叶,亦想其形势之可安,或宜隐藏,或宜显露,各得其宜,不似赘瘤,则全势得矣。至于叶分浓淡,要与花相掩映;花分向背,要与枝相连络;枝分偃仰,要与根相接应。若全图章法,不用意构思,一味填塞,是老僧补衲手段,焉能得其神妙哉!故贵在取势,合而观之,则一气呵成,深加细玩,复神理凑合,乃为高手。然取势之法又甚活泼,不可拘执,必须上求古法。古法未尽,则求之花木真形,其真形宜于临风承露、带雨迎曦时观之,更觉姿态横生,愈于常格也。”可见“势”是构图成败的关键。

在瓷上创作花鸟画,要全二“势”,一是图势,一是器势,两势相吻合,则相得益彰。民国著名瓷画大师潘匋宇创作的粉彩蒜口瓶《芦苇蚱蜢图》,可谓图势与器势相得益彰的典范。潘匋宇先生为了表现秋天大自然的情趣美,选择了极具野趣的秋菊、芦苇、蚱蜢作为表现主题的物象;为了让画中的物象能呈现自然之势,选择了小口、短颈、长腹的蒜口瓶作为载体。瓶上一支高高细细的芦苇从瓶底一直伸展到瓶肩,芦苇的曲势、芦叶和芦穗朝同一方向飘扬的态势,让芦苇有了在风中摇曳之感;瓶底芦苇处有几朵在风中怒放的紫野菊;芦苇茎上有一只蚱蜢,蚱蜢头朝下,仿佛在寻找什么,形态逼真,犹如活物。芦苇的纤高和菊、蚱蜢的小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真趣。瓷上除了一枝芦苇、一只蚱蜢、几朵野菊,剩下的全是空白,大量的空白,既突出了画中物象,又突现了瓷器质地洁白似玉的美感。整个作品生动有趣、生意盎然。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在于作者的巧妙构思。

我创作瓷画的过程是这样的:确定主题——筛选素材——选择适合表现主题、安排素材的器物——构图,处理开合、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留白等细节,力求意、图、器的完美结合——推敲题款及题款钤印的摆放位置,因为好的题款能为画意锦上添花,恰当的题款钤印位置可以使画面更加完美。

我的《秋光丽日》描绘的是山野秋景,遵循国画构图理论在横幅瓷板上作画。前景依底线平铺,绘各式盛开的,左上角是山壁上悬生的雏菊,蝴蝶在花间飞舞;中景是夹于两山之间的山泉;远景是若隐若现的山峰。画中上、下呼应,争奇斗艳;蝶动、菊静,泉动、山静,动静结合,有韵有势,生机勃勃,秋意盎然。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至于经管位置(构图),则画之总要。”并提醒绘画者,画作“若气韵(势)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前辈的教导我们应该铭记。

邱俊杰,1990年生,2012年毕业于重庆三峡学院动漫专业。从高中开始学素描、水粉、速写,入大学后于专业学习之余随老师补习国画,2009年参加学校色彩风景写生比赛获二等奖。毕业后到景德镇从事瓷艺创作,新彩技法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老师的指点。

上一篇:青花山水创作要力求四好 下一篇:中国通货膨胀福利成本研究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