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长期发热10例的体会

时间:2022-07-27 10:46:26

中医治疗小儿长期发热10例的体会

【关键词】中医;小儿长期发热;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3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10-02发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个临床症状,并非是种独立疾病。但有些病例,虽经西医一系列的生化、生物学、理化等检查,始终查不出原因来。最后只好诊为发热待查。虽采用某些、甚至一系列试验性治疗或对症处理,效果仍不满意,且有时可延续数天乃至数月。许多学者认为,凡发热二周以上时,即归属长期发热范畴。

祖国医学在诊疗长期发热的反复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发热成因分为外邪传里和内位发热两类:一是外感六淫之邪或疫疠之气,与人于表散,致病邪羁留或循经传里而致,如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卫表:暑湿、燥火阻滞气分或中焦,郁于经络或脏腑等。二是内伤七情,诸虚损引起机体内阴阳相对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不足等是导致本病祸根,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发热等。前者多为实证,表现为高热,后者多为虚证,常反复低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后者较前者见多。1中医除热

中医对长期发热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汗、清、和、下、消、滋、补等法。临床中以滋、清、补、和四法最为常用。

1.1汗法除热中医对长期发热,仍伴有表证的。表实无汗者可用香苏饮类,表虚有汗者则可选桂枝汤类。银翘散、桑菊饮也多是常用之方。

1.2清法除热适于外邪循经传里之高热恶热,伴有汗出口渴,苔白或薄黄,脉洪大或数之证。常用石膏知母汤、三黄石膏汤类。

1.3和解除热适于邪滞半表里,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欲呕,口苦口干。不欲乳食等证,多选小柴胡之类。

1.4下法除热适用于外邪入腑,消灼津液,出现晡热,便结,自汗出或神昏,谵妄。脉细数或沉数之证。可选三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类。

1.5消法除热适用于宿食停滞,气结血瘀,积聚发热之证。多选用保和汤、鳖甲煎丸之类。

1.6滋法除热适用于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之阴虚证。可选用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清骨散、益胃散之类。

1.7补法除热适于面色浮红,少气懒言、身倦乏力,食后饱胀,大便溏,小便清之证。方药多选六味地黄,补中益气类。

以上除热诸法,在实际临床中,有时单独使用,有时联合使用,随症加减。

以上除热诸法,在实际临床中,有时单独使用,有时联合使用,随症加减。

1.8和解除热适于邪滞半表里,证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口苦口干,不欲乳食等多选小柴胡之类。2临床资料

10例长期发热病患小儿,全部经西医治疗过,在接受中医治疗后,均停用西药。本组男患儿6例,女患儿4例,其中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热程最短者二周以上,最长达二个多月。发热证型:阴虚4例,气虚者3例,外邪循传里者3例,治疗结果:治愈8例,好转2例。3典型病例

例1:患儿付××,男,8岁,家,住黄陂区沙畈村。主诉,持续低热一年多,发病时为高热,后逐渐转为低热,体温持续在37.8℃以上,每自中午开始发热,持续2-4小时左右,且全身疲乏无力,神疲倦怠,稍活动则汗出。少气懒言,食欲减退,大便时溏。曾先后5次在区××医院诊治,均未查明病因。也收效甚微,经用多种治疗方法也未能收效。后来我中心求治。证见患儿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听诊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中医辨证,属气虚发热。治宜补中益气,处方党参20克,陈皮10克,甘草7克,茯苓15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水煎温服,5剂后,低热仍每天出现,但发热时向延迟到傍晚开始持续不到两个小时。服15剂后,低热发作一周2-3次。精神好转,食欲尚佳,大便可,无不适现象。后恐再发,嘱服药至一个月,低热尽退,诸症均除。停药后再未复发。

例2:任××,女,2岁,住武汉市黄陂区。主诉:持续高热近两月,起病初期,发热无汗,流涕,曾服头孢、氨酚脘类,病初体温有所下降,但持续徘徊在38℃左右。而后体温反上升至39℃,全身抽搐,当急就诊于××卫生院,住院治疗期间,先后使用抗生素、激素、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等。但体温始终未能控制,虽经一系列生化检查,也未得出诊断结论,疑为病毒感染,“发热待查”。嘱转院治疗,配合中医诊治。随后病儿父母来我中心中医科求治。证见发热(体温38.5℃),汗出,口渴喜冷饮,咳嗽,痰少,小便黄,大便秘结,形体消瘦,精神疲乏,舌质红,苔S欠润,指纹紫滞,脉滑数。检查:心率:106次/分,节律不齐,双肺呼音粗糙,未闻及音,腹平软,肝脾不大。中医辨证;外邪传里化热,治宜清泄里热:处方:生石膏25克,知母12克,地骨皮10克,桑皮10克,大黄6克,甘草6克,水煎服,2剂后,见身热即退;五剂后,体温基本降至正常。但食欲仍欠佳,口渴思饮。细思患儿为久热耗伤胃阴,予以益胃煎化裁,服用五剂后体温无波动,食欲正常,二便调,精神好,活泼,停药后再未反复。4体会

中医辨证施治较西医辨病有很大的优越性,体文10例长期发热患儿均经西医检查治疗,且始终没能确诊和久治不见疗效。中医辨证施治后,即获取了满意的效果。因此而见,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有较大的发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有着很大的灵活性,比如本文所举的气虚发热病例,从理论上讲,应该在午前发热,而在临床实际中并非所有病证符合书本理论。又如病例2,病属邪传里发热病例,应具有阳明经热四大症状。故此,在临床实践中,患病诸症并非悉具,要根据证情灵活掌握,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上一篇:小儿肺炎型哮喘的临床诊疗分析 下一篇:缬沙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控制的效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