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控制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22 06:48:30

缬沙坦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控制的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9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治疗时均给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其中对照组加用缬沙坦分散片以顿服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缬沙坦分散片以分次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无晨峰患者31例,血压晨峰控制率为65.96%;观察组无晨峰患者40例,血压晨峰控制率为85.11%。观察组的血压晨峰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晨峰;缬沙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42-01高血压是社区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导致心力衰竭、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血压水平和血压平稳性与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加大不仅会使脏器损害程度加深,还会使血管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2]。临床上通过服用长效降压药物,实现了有效降压和平稳降压的治疗目的。但部分患者存在着血压波动过大的情况,仍然会对靶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采用缬沙坦对社区内9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治疗,有效提高了血压晨峰控制率,现具体报道如下。

表1两组血压晨峰控制率比较

组别1无晨峰患者(n)1控制率(%)对照组(n=47)131165.96观察组(n=47)140185.11χ2114.6626P110.0308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社区内9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4例,女性30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3.6±9.5)岁。纳入标准:①无其他重大疾病或病史;②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排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将本次入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晨起空腹服用5mg的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0512),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80mg的缬沙坦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0613)以顿服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服用1次;观察组加用40mg的缬沙坦分散片(江苏万高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0613)以分次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每日2次,分别于早晚口服。日间测量血压时每30min监测一次,夜间每60min监测一次。以收缩压差值≥23.58mmHg或舒张压差异≥15mmHg表示出现晨峰现象,晨峰控制率=无晨峰例数与患者总例数之比×100%。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

2.1两组血压晨峰控制情况对照组无晨峰患者31例,血压晨峰控制率为65.96%;观察组无晨峰患者40例,血压晨峰控制率为85.11%。观察组的血压晨峰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晨峰值、SBP和DBP的变化情况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压晨峰值、SBP和DBP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与日间(早6点-晚十点)、夜间(晚十点-早上6点)等时间段相比,清晨(早6点-上午10点)的血压变化幅度最大。如未经过系统治疗,高血压患者清晨收缩压可升高80mmHg,有的患者甚至更高,这种现象被有关专家称之为血压晨峰现象。血压晨峰与夜间高血压关系密切,有报道认为,非勺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时可发生左心室肥厚等靶器官损害[4]。因此,对血压晨峰进行有效控制可预防和减少夜间血压持续升高等现象,从而降低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和靶器官损害,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

缬沙坦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其半衰期为9h,临床实践证明该药物不会对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自主神经的调节作用等方面产生明显影响。本次研究显示,加用缬沙坦分散片以分次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其血压晨峰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晨峰值、SBP和DBP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与国内有关研究相一致[6]。

综上所述,使用缬沙坦分次给药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率和血压波动幅度,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参考文献

[1]陈晓平,王斯.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靶器官保护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29-129.

[2]刘玲梅,蔚珍.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4):405-406.

[3]吴寿岭,张子强,宋胜斌,等.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15-419.

[4]杨玉萍.不同服药方法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疗效影响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7):1142-1142.

[5]关长征.不同给药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及血压稳定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7):106-108.

[6]徐启华,朱海燕,牛彦,等.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34-35.

上一篇:中医治疗小儿长期发热10例的体会 下一篇:舒适护理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