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契机与建议

时间:2022-07-27 08:03:12

【前言】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契机与建议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离岸金融业务是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非居民[主要包括: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个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的资金,为非居民服务的金融活动。离岸金融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离岸金融中心伦敦,距今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离岸...

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契机与建议

摘 要: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开办距今已有20年的历程,期间经历了迅速增长、停办整顿、以及恢复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层面对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大力政策支持,中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以及中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强,离岸业务又重新踏上高速增长的道路。在面临机遇的同时,我国银行应该从推广离岸与在岸业务协同的营销策略、离岸金融产品创新、拓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和科技水平这四方面入手,积极准备,迎接挑战。

关键词:离岸金融 发展 契机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92-02

一、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及现状

离岸金融业务是指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非居民[主要包括: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个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的资金,为非居民服务的金融活动。离岸金融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的离岸金融中心伦敦,距今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至1989年才开始由招商银行试点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范围也仅局限于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直至1995年,我国的离岸金融开始进入了迅猛增长阶段。试点银行扩大到了五家,除招商银行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以及广东发展银行业获准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然而,随着离岸金融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其中存在的缺乏经验,盲目扩张,资产质量不高,以及风险控制薄弱这些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海外资产价格下跌,使这五家银行产生了大量离岸不良贷款。截止1998年末,五家银行离岸逾期贷款余额高达6.78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32.72%,亏损额超过了离岸款额的5%。面对日益显现的巨大风险,为了防止资本外逃,保护本国金融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1月收回了离岸业务准办证。之后历经三年的规范整顿,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批准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恢复离岸金融业务,此外,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业也获得了离岸业务的准办证。对于此次离岸业务的恢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奉行谨慎原则,加大了监管力度。迄今为止,尽管多家商业银行均有发展离岸业务的意向,但只有上述四家中资银行获准“试点”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自2002年获准开展离岸业务至今,这四家中资银行的离岸业务的规模和利润都在稳健经营的同时获得了快速发展。截止2008年6月,四家中资银行的离岸业务的资产总额、存款、贷款、国际结算量、利润总额合计分别达到54.1亿美元、51.8亿美元、23.9亿美元和625亿美元以及4331万美元。

虽然近年我国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有着持续迅猛发展之势,但是其业务还不成熟完善,总体规模与伦敦、新加坡、纽约、东京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此外,离岸金融业务种类的单调匮乏、缺乏创新也是我国银行的一大弊病。自1989年初办起,我国银行经营的离岸金融业务就长期集中在存款、贷款、国际结算等传统业务。狭窄的业务范围不仅局限了离岸金融业务的长期发展,也使其在与外资银行的同业竞争中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

二、中资企业争先境外投资,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契机再现

当前,我国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我国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的客户主要为境外中资大中型跨国企业,或者是直接注册在境外的中资公司。近年来,这一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正在持续飞速扩大。2008年是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一年。然而,就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情况下,中资企业的对外投资却呈现逆势增长的势头。我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21.5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63.6%。2009年全球跨国投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幅萎缩,比2008年大幅度下跌了约30%,然而我国的境外投资增长并未受到负面影响。2009年,我国限额以上非金融类企业境外投资项目投资额达到了490亿美元,当年非金融类境外投资总额达到433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了6.5%,为历史最高水平。

目标客户群的迅速增加大幅带动了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需求。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副司长孙鲁军指出,“企业‘走出去’后遇到最大困难是境外融资难、资金紧张问题。”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境外金融机构流动性压力增加,导致融资环境恶劣。而且境外银行对中资企业的业务运作特点和经营背景不甚了解,调查成本颇高,所以提供的借贷非常有限,条件也较为苛刻。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大部分都无法满足境外当地银行借贷的高标准。其实这些境外投资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境内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作为依托,只是其跨国运作刚进入初始阶段,所以境外子公司的规模和整体实力都处于弱势。而中资银行可以基于对其母公司信用情况及商业背景更全面的了解,酌情向其提供“内保外贷”的离岸金融支持,从而构成银行和企业双赢的局面。银行在节省了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贷款风险。企业则不仅获得了境外经营和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也享受到了更便利的金融服务。此外,离岸金融业务的崛起也弥补了中资银行驻海外营业网点数量、规模、设施上的不足,在满足了“走出去”的中资跨国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本。

长期看来,中资企业如火如荼的境外投资和并购仍然有着持续增长的趋势。首先,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给中资企业的境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总理曾在2009年两会期间反复提到推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国家也推出各项政策积极推动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2009年3月16日,商务部了《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宣布将其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各地方政府,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财税、金融、保险、外汇和出入境等多项支持政策。其次,境外投资是市场化的国际需要,有助于中资企业快速打入国际市场,使其可以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此外,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外很多企业资产严重贬值,而我国的金融体系较为健康,整体经济环境良好,外汇储备充足,并未受到巨大影响。金融危机反而大幅降低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本,促进了中资企业的境外投资。最后,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将境外投资视为绕开贸易壁垒限制的良策。中国出口正面临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层层壁垒的围堵和冲击。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的案例正逐年上升,力图通过施以高昂的反倾销税,并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迫使“中国制造”退出其市场。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贸易条款中的原产地规则, 通过境外投资,到海外注册离岸公司,在当地生产及销售货品,从而绕开贸易保护壁垒,规避反倾销,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主动权。由此可见,我国“走出去”的企业规模和数量将会有逐年大幅递增的趋势,从而将带动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长期持续升温。

三、发展离岸业务的建议

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正面临着绝佳的发展机遇,也正在稳步高速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也将面临更多挑战。当前,我国四家承办离岸金融业务的中资银行的总体业务规模和质量还是远远滞后于诸如伦敦、新加坡等国际离岸中心。除宏观层面上,政府需要完善离岸银行业务规制和激励相兼容的监管框架以及优惠统一的税率制度,中资银行方面也应该将以下四个方面作为当前的努力方向。

首先,推广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协同的营销策略。大部分“走出去”的中资企业都是中资银行的在岸客户。中资银行应向这些现有客户介绍和推广离岸金融业务,以“境内外全面金融服务”作为营销策略。离岸在岸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不仅可以降低银行信息获取、资源管理配置的成本,也体现了商业银行“追随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而企业也倾向于同熟悉的银行进行交易。所谓的熟悉,指的是有过业务往来,比如为其提供在岸金融服务的银行;此外,由于文化差异,各国的企业也偏向于选择自己国家的离岸银行做交易。因此,从已有的在岸客户中发展潜在的离岸客户无论是从降低运作成本,还是从提升客户忠诚度方面来看都可以作为营销战略的重点。

其次,创新离岸金融产品,扩大经营范围。我国的离岸金融创立至今,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传统的外汇存贷和国际结算。持续创新是离岸金融发展的生命力。近年,中资银行已经推出了资产类新产品“内保外贷”以及负债类新产品“离岸存款在岸授信”。这些创新给企业带来了便利,也提升了我国银行离岸业务的竞争力。在离岸中间业务方面,中资银行应该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之外扩大经营范围,大力发展诸如国际保理业务、离岸票据贴现业务等新业务,作为利润的新增长点。此外,中资银行应更加关注跨国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离岸金融创新。例如,招商银行的创新离岸服务“境外工资境内”,以离岸账户为依托,国际借记卡为载体,将资金从离岸账户发放到个人名下国际借记卡,简化了跨国企业需要向不同国家员工境外汇款“小额多量”不同货币工资的繁复流程。这些结合客户实际情况的创新,不仅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也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

再次,扩大客户范围,瞄准私人银行业务。随着中国经济和财富的快速增长,离岸私人银行业务将成为离岸金融的一大亮点。欧美商业银行长期以往一直非常重视高利润的离岸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可以通过离岸基金、环球财富保障计划、家族信托基金等业务帮助富豪们进行全球化的投资和资产管理,在规避了国内单一市场投资风险的同时,为其节省纳税支出、减少投资成本、加强财务保密性,所以其一直受到欧美各国富豪的青睐。如今,我国的富豪数量正在逐年猛增。据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调查的《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不包括房产和企业价值)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30万人,共持有可投资资产8.8万亿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09全球财富报告称,2008年中国百万美元金融资产(不包括房产和企业价值)家庭的数量为41.7万户,位居全球第三。预计2009至2013年的五年内,中国财富市场将以年均17.2%的速度增长,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将从2008年的41.7万户增加到78.8万户。我国富豪的离岸投资主要目的是移民和子女留学,其投资的金额也将随着移民和子女留学数量的增加而上涨。目前,我国富豪离岸资金比例不足10%,远远小于欧洲富豪30%的离岸资金比例。这也体现了针对我国富豪的离岸私人业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我国银行可以结合离岸金融的优势为富豪量身订做适合的金融业务,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那这一新兴客户群将成为我国离岸金融业务利润的大幅推动点。

最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科技水平。国外商业银行一向以优质服务闻名,其“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强调的。在给员工灌输客户导向性的理念之外,强化员工素质,对其进行离岸业务相关知识和国际金融市场趋势的定期培训也是提高银行员工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开展离岸业务较晚,我国银行的“硬件”设施和国外银行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银行应该加大力度发展电子银行,使客户可以摆脱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在全球范围实现资金的自由调度和掌控,发挥离岸金融带来的便利与优势。网络和通信设备的改进不仅能给客户带来更多便利,也可以大幅提升银行的办事效率。只有在“软件”和“硬件”并驾齐驱的前提下,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郭云钊.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国际趋势与中国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成光,孙林岩.我国商业银行离岸经营动机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9(1)

3.毕吉耀.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扩大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中国金融, 2010(3)

4.招商银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省略/news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上海 200000)(责编:芝荣)

上一篇:陕西咸阳古陵墓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 下一篇:浅析发展农村金融的制约因素及破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