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

时间:2022-07-27 07:15:16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与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乃是当务之急。

一、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课标》(大纲)核心课程理念,把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紧密的结合,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核对该可对应课标内容标准。认真钻研课本,把课本中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既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便于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只有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有的放矢,避免教学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预期。本人认为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针,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目前的《课标》都是以“三维目标”的形式呈现,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地教学的统一要求,尽管教材可以有很多,具体课堂教学标准千变万化,但都必须达到共同的指标要求。

2.紧扣教材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概括,往往以大字呈现,也有丰富的案例、图片资源成为教学的有效补充,由于教师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在加上各地考试命题的难易程度的差异等因素,教师在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可能比《课标》的“三维目标”更具体,更系统化,甚至会有所补充和增加。

二、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 探索学习历史知识共性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都有赔款,俄国1861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

2、 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如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基础,秦朝推行郡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最佳方法。

三、 引导自学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养成动脑筋的习惯,我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发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因此教学中,我总是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如我在教《美国的南北战争》这一课时,在教学中引导提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再分析“北方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但南部奴隶制度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两种观点正确与否,最后得出战争的原因是奴隶制度的存在。这样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搞清楚的问题,其印象是深刻的,记忆也牢,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得重要方法。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适当改换传统教学模式,开辟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担任学习主角,加强学生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如以讨论、辨析、导演历史小剧等多种形式,诱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在激发其自主意识时,刺激他们的创新兴趣。另外,教师还要允许学生对教师讲课提出的见解(观点、结论)提出质疑,并调动学生参与,如引导若干学生支持或反对教师的某一观点,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能人之所不能,从而优化学生的创造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路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使之成为创造思维的策源地。

四、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为了更好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必须不断的改进教法,以自己的善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应设法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便通过师生的共同劳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注意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于课堂教学之中,努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上完一课我总要问“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总结、分析不完善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补充。对于有些内容,我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从而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如在学完一战这场人类浩劫之后,我提问“通过这场战争,你得到哪些启示?”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说出很好的观点,从而使他们既学的主动又学得灵活。由于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学习时要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需求。鼓励优生追求更高目标,中等生向优生看齐。学困生由于基础.自觉性.积极性等都比较差,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更不要说保证学习质量了。为此,老师要对他们多一份爱心和耐心,多一份督促。帮助他们整理知识,在课堂上多提问,试卷批阅和阅后的改错,加大对他们的检查力度,让他们无懒可偷。同时要对他们的点滴的进步及时给与表扬,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对提高学校的整体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倾听”素养的... 下一篇:读懂银行卡挂失,避免挂失起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