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应试技巧

时间:2022-07-27 04:37:54

高考政治应试技巧

掌握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高考政治临场应试总结一些技巧供参考,期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解题顺序——从前向后、先易后难

试题有难有易。答题的次序一般是从前向后、先易后难,遇到一时做不出来的题目,要果断跳过,这是公认的解题定律。因此,在解题时同学们要努力做到:考试时先把会做的题目尽快做完,不会做的题目果断跳过,这不仅会为你赢得做对下一道题目的时间,而且能把这道难题对你情绪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当你做完其他题目后仍有时间时,再考虑做难题。这样既保证同学们可以得到基本分数,又可以增强信心。不要抓住难题不放,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对较易题的作答,还会造成紧张的心理,打乱整个解题思路和计划。同时,对于不会做的题,在剩余的时间里,同学们也要尽力挖掘,不能留有空白。

二、提高准确率——坚持第一印象原则

对疑难问题固然要冷静思考,但认准的答案也要当断则断。解答客观性试题时,第一感觉很重要。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我们做完所有试题而回过头来检查前面的答案时,常常觉得我们做过的不少选择题答案“错了”,然后就匆忙修改,结果把一些正确的答案改成错误的了。因此,做选择题时,要坚持第一印象原则,对前面作出的选择,如果没有绝对把握,一般不要轻易改动,尊重第一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发现了明显的错误而不去修改。

三、解题原则——仔细审题,快速作答

仔细审题,快速作答是解题的一个关键步骤。有些同学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清,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

1 客观性试题

(1)细审题干,明确题干的规定性。做好高考政治选择题的首要工作在于细审题干,审清题干的含义及特殊规定。为此,一要读懂题干的基本意思,准确把握题干的中心思想。二要确定题干的规定性,明确要求和答题方向。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特别要注意题干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语句,这些对解题有很大帮助。题干的规定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内容上的规定,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或其中的某一专题,甚至细致到某一知识点;②层次上的规定,如“说明”、“表明”等;③数量上的规定,如“两种表现”、“三种形式”等;④性质上的规定,如“正确的”、“不正确的”等;⑤逻辑上的规定,如“目的”、“原因”、“条件”等。因此,在审题时,最好在关键词语或关键语句下作适当的标记,以突出重点。

(2)审清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高考政治选择题的中题肢中,有的具有一定的似真性和迷惑性。所以,我们要审清题肢,对各个选项做具体分析、反复推敲,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选项。为此,一要分析题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确。分析题肢本身表述是否正确的方法如下(逆向选择的题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多为错误选项:①表述错误,如中国共产党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②自相矛盾,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③以偏概全,如矛盾的统一性就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误为因果,如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⑤观点绝对化,如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二要分析题肢与题干的要求是否有关。在高考政治选择题中,题肢与题干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题肢和题干在内容上有无相关之处,即与题干是否“同质”;②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③题肢和题干在逻辑上是否保持一致,如因果关系是否成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否混淆等。

(3)把握原则,做到有所取舍。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直接性原则。即选取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不选。②整体性原则。即选取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原则不适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③根本性原则。即选取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的题肢。④对应性原则。即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则选取该题肢。⑤角度性原则。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题干材料的内容,则选取符合设问角度者。⑥合理性原则。即有些选择题不能机械套用某一原则,而要灵活运用几项原则才可以解决问题。

(4)掌握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在解答高考政治选择题时,排除法、比较法、组合筛选法是经常采用的方法。①排除法。排除法适用于正向选择题中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或观点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的选项。具体包括:排错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与事实不符的题肢)、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无关,要排除)、排重法(即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即同语反复,这样的题肢也要排除)、排倒法(即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是因、谁是果、有无因果,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排大排小法(即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则排除)。②比较法。比较法主要用于最佳选择题中对异项的排除。在高考政治选择题的备选项中有一个以上与题干要求有关联的正确选项,但要求选最佳答案时可以运用此法。一般来说,比较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选本质联系,不选现象联系;选必然联系,不选偶然联系;选直接联系,不选间接联系。选出最全面、最准确、最直接、最科学的选项。③组合筛选法。组合选择题是在题干下列出若干题肢,然后将这些题肢进行组合,形成若干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一个正确组合。对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正向筛选法(即直接从题目中提供的组合肢中进行排除。只要能够确定组合肢中有一个错误肢,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项排除,往往很快就能直接得出正确答案)、逆向筛选法(即在组成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答案中必须具备的组合肢,凡是没有该组合肢的就可以排除)。

2 主观性试题

(1)划分层次,明了题意。从高考政治主观题的命题形式看,多结合背景材料,以文字、图表和漫画等形式出现,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最重要的就是审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在审读文字材料时,我们可采用分层法、倒读法(即先审设问再读材料)、主干法(即找出关键词句把握主干)。在审读图表材料时,我们要审读图表标题,明确答题方向;审读内容,注意纵横对比;审读附注,领会图表本意。在审读漫画时,我们不但要读题目,还要读图画并理解其寓意。总之,背景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是解题的向导和信息源,读懂材料,明了题意,应是我们解答主观性试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审清设问,明确任务。题目的设问给我们指出了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对设问不清楚,作答就会不到位或答非所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题目的设问。在审设问的内容时,一要注意设问范围的限定,如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40题第(1)问“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二要注意设问主体的限定,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38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三要注意设问角度的限定,设问角度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大类,如2012年江苏政治卷第35题第(2)问“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四要注意设问指向的限定,如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41题第(2)问“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3)确定类型,做到解题程序化。通过对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卷政治部分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高考政治对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题型:①反映类。表格说明(反映)从一某年到某一年,比较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要注意解读信息全面、准确。②原因类。依据、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不这样做的危害性。③体现类。理论+材料(引用或概括),就体现了这一点。④认识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⑤辨析类。合理,指出理由;不合理,指出理由,并阐述正确做法;小结。⑥启示类。找行为主体(党、国家、政府等),然后把材料中的做法用教材知识来归纳。

(4)运用联想,确定应用理论。在明了题意、审清设问内容和确定类型之后,我们要运用联想,即要将题目中的材料与教材知识、时政热点联系起来,确定应用的理论。为此,要做到:①联想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要根据题目回归书本,针对题目思考这些材料与书本上的哪些知识有联系。②联想时政。高考政治除了考查同学们的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外,还要考查大家对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掌握隋况。此外,我们还要结合具体材料,认真思考,合理安排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明确如何排列知识点、如何联系实际,快速作答。

(5)理论与材料相结合,规范作答。基本理论知识确定后,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设问顺序规范作答,使理论与材料紧密结合。为此,我们要做到:①答题步骤的规范性。按设问先后顺序作答,必须写出序号。即使某一问不会答,也得标上序号,如果不写序号,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误解。②答案语言的规范性。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不要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要照抄材料而无理论分析;二是注意材料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不要照搬教材内容,更不要没有目标地乱写;三是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单纯从自己的主观认识出发,切忌片面化、绝对化;四是要综合概括,灵活运用知识;五是力争做到答案合理有序、逻辑严密。③答案要简明专业。高考政治对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较高。答案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用语要规范,要正确使用政治术语,不能滥用文学语言。④格式条理化。要求各知识点应提行空格并标明序号,不能一段文字包罗万象,让阅卷老师从中去寻找“得分点”。⑤作答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不乱涂乱画;遵循答题要求,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总之,掌握应试技巧,做到容易题不丢分,中档题尽可能不失分,难题尽可能多得分,这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

上一篇:传递文化正能量 塑造机关精气神 下一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