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计算质量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26 04:11:45

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计算质量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得到加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在计算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计算训练的简单减量等现象,直接导致学生计算能力的弱化,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改进策略,以增加计算教学的综合价值。

一、在情境中发现计算的价值,在运用中体验计算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进了数学的不断发展,所以一方面计算教学的确要积极创设学习、生活中的运用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计算的实用价值,这样才能避免传统教学中计算与应用割裂的局面,才能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误区,才能让计算教学充满活力。

如在教学了数学简便运算定律后,教师不能停留于指导学生会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而是更进一步创设实际的运用情景让学生会用定律,乐用定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校服的一件上衣69元,裤子31元,我们全班54人,每人购买一套,共需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有的学生可能分别算出买上衣和裤子各需的钱,再相加求“共需多少元”;也有的学生可能先求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54,问题解决中展现出学生的策略差异。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时,把它们先合起来再乘显得简便。显然,这些“简便计算”源自学生独立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过观察、分析、比较后自行悟出的,产生于他们自己的解题需要。“教育无痕,教学也需无痕” ,学生了解了哪些地方可以运用规律简算,体会了简算带来的便利,他们才会积极地把学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二、重视计算教学中的过程体验,掌握计算学习的基本方法

要真正做到重视计算教学中的过程体验,让学生掌握计算学习的基本方法,关键需要做到“凸现计算教学中的算理指导,强化基本算法的迁移运用”。现代的数学教学改革在强调问题解决过程的概念化和数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同时,特别强调算法过程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计算教学要“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如教学几十几的加减法,从数的组成入手开展计算教学:分析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那么“60+8,8+60,68-8 ,68-60”就都能通过算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既懂得怎样算,更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这样的学习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为清晰的记忆。

三、创设算法多样化的计算情境,体验算法最优化的问题解决策略

“算法多样化”是新教材实施之初的教学要求,它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中吸纳别人的经验,把他人的思维精华纳入到自己的认知领域。

这一做法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思维交流,但也产生了课堂交流活跃、课后练习不扎实,交流算法多种多样、个人实践我行我素等问题。作为教师,要正视每一种算法,创造条件去组织和引导学生互说、互评、互学,在比较中求真,在应用中内化。同时,要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比较各种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解题策略,提高计算的效率。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时,面对“32+56”“19+35”,学生的算法多种多样,但计算“32+56”时,“30+50=80,2+6=8,80+8=88”的计算方法比较清晰,而“19+35”则用19+1再+34计算更简便。总之,教师的指导不是要让学生学会多样化的算法,而是要让学生经历对各种算法的再认识过程,构建起优化的思维方法,真正使学习与交流为今后的学习与运用服务。

四、优化计算练习设计,在技能与思维并进的练习中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需要一定量练习的支持。心理学研究又表明:机械重复地干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如何有效解决这一对矛盾,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1.基础练习扎实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基本口算要常抓不懈,既要求速,更要保质。如表内乘法是乘除法计算的基础,20以内加减法又是多位数加减、甚至多位数乘除计算的基础,必须通过听算、视算等日常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凑整的训练要加强,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试商的练习也不能放松。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因此,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口算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3~5分钟,必须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的。

2.重点问题强化训练

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某些练习错误屡教不改,增加练习的量非但没有改正错误,反而加深了错误的影响。原因在于学生练习中并未将注意力集中于错误的改进,而只是用习惯的思维去完成练习。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强化训练。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尤其是连续进位和退位练习;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分层要求促进提高

计算练习的目的是提高计算技能,训练思维能力。部分学生确实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熟练的目的,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计算更需要的是认真、细致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因此,计算练习更需要分层要求的激励。只要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就达到计算的目的,练习的量就可以减少,这样,学生能更认真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良好的计算态度自然得以激发。

4.加强学生的估算训练

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可见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并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教学与运用的严重脱节却一直是影响“估算”学习效率的一大障碍。为此计算教学的改革必须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去用“估算”。如教学乘法“29×31”,引导学生估算30×30大约是900,再进行计算。这样学生计算后若发现最后的结果与900相距甚远(如116),则说明计算结果必定有误,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绝大多数学生在计算问题产生时,往往会以“我都会的,一时粗心”来解释。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产生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先从源头上抓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责编 金 铃)

上一篇: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如何实施自我监控 下一篇:有效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