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务楼深基坑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10 03:10:52

某商务楼深基坑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在浙江软弱地基深基坑处理中,控制基坑变形是工程的重点难点,本文介绍了某深基坑设计方法及施工要点,通过监测结果表明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基坑设计;围护结构;施工;监测;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上建筑面积68750m2,地下13624.4m2,建筑高度为88.7m,地上24层,地下3层。地下3层、2层、1层层高分别为3.6m、3.5m、3.4m;结构形式采用框剪结构,基础采用直径为600~ 800mm的钻孔灌注桩。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6.40m,自然地坪绝对标高为5.20m。地下1 层板面标高为-1.9~-3.4m,厚度为150~250mm, 地下2层板面标高为-7.00m,厚度为150mm,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10.6m,底板底标高为-11.5m(含100mm素混凝土垫层和200mm碎石垫层),基坑边承台底标高-12.5m,地梁底标高为-12.2m,电梯井底标高为-14.8m。综合考虑承台和电梯井的平面位置和间距,取设计基坑底标高为-12.2m和-12.7m,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11m和11.5m。

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划分为7个大层,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工程地下为潜水,水位在-1.4m左右,对基坑的侧壁渗漏有较大影响。基坑开挖面主要位于2-1层黏质粉土,该土层厚约5.0~11.0m,局部黄褐色、灰褐色,软塑,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较差,含氧化铁、云母,夹薄层粉土。

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二、基坑围护方案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围环境及土层特性,综合考虑围护结构的安全、围护费用及基坑施工等因素,采用如下围护方案: 基坑上部为土钉墙支护,下部采用两层钢筋混凝土内撑式与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围护方案,同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形成基坑外侧的止水帷幕;对电梯井坑中坑局部加深(从板底计算深为3.3m),采用松木桩普通土钉墙围护。钻孔灌注桩直径800~900mm,中心距950~10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长为19.0~23.0m。顶梁、围檩和支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压顶梁、各道支撑梁、围檩截面尺寸和顶标高见图2。支撑的竖向立柱的下部尽可能利用工程桩(钻孔灌注桩), 局部采用新增Ф800钻孔灌注桩,立柱上部为井字钢构架,伸入第一层支撑400mm,下部伸入桩内2m,构架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由四根L140×12的角钢和一420×220×12@ 600的缀条焊接而成,钢材为Q235钢, 焊条为E43 型,焊接为围焊,焊缝高度8mm,施工时先将桁架与下部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主筋焊接牢固,再整体吊入孔内。水泥搅拌桩直径700mm,桩长11m,相互搭接而成,基坑西面偏北段与邻近建筑物距离较近,水泥搅拌桩中心距为450mm,搭接250mm,其余各侧桩中心距为500 mm,搭接200 mm。松木桩长度为6m,中心距500mm,桩梢径直径140mm,共设置两排土钉,长度4~6m。基坑支护平、剖面见图1。

三、基坑施工

1.基坑降、排水

对地表雨水和施工用水,在基坑坡顶2m外设置一道贯通的地面排水沟,并在沿排水沟一定距离处设置集水井,将地面雨水、污水通过集水井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做好坑外及时排走地表水的同时,基坑内根据现场情况设纵横向排水沟,并每隔20m左右设坑底集中排水井, 以确保地下室排水效果,保证地下室围护的安全。

2. 基坑施工总流程

测量放线钻孔灌注桩和立柱桩施工水泥搅拌桩施工第一次土方开挖(标高为- 2.5m 处)土钉墙边坡支护(第一道锚杆)第二次土方开挖(开挖至-5.0m)土钉墙第二道锚杆施工压顶梁、第一道支撑施工养护待压顶梁及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80%设计强度后,第三次土方开挖(-9.7m标高)施工围檩和第二道支撑养护第四次土方开挖到基底标高上200mm (人工修土紧跟)电梯坑土钉墙边坡支护浇筑垫层、承台及施工地下室底板换撑(随基础同时浇筑),养护后拆除第二道内支撑拆除浇筑墙板、地下室2层底板施工(换撑)第一道内支撑拆除浇筑墙板、地下室1层底板墙板、地下室1层顶板施工地下室墙板防水施工四周土方回填。

3.围护结构施工

1)钻孔灌注桩施工。成孔采用正循环工艺施工,泥浆护壁,正循环清孔,水下导管法灌筑混凝土成桩,其施工顺序: 测定桩位埋设钢护筒(包括挖泥浆沟槽)复测桩位钻机就位钻进成孔(包括泥浆护壁)冲孔(第一次清孔)吊接钢筋笼下导管清孔(第二次清孔)水下导管法灌注混凝土控制桩头加灌高度y钻孔空灌段回填清洗机具移至新桩位。

2)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15%,水灰比为0.45~0.55,采用二次下沉二次提升工艺,第一次预搅下沉至设计标高,喷浆提升,第二次下沉至设计标高,喷浆提升复搅,提升速度控制在0.5m/min。相邻桩施工间隙时间不大于24h,搅拌桩成桩均匀、连续、无缩颈和断层,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3)土钉墙支护施工。土方开挖以后进行修坡,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法,在喷头处加入水(水量控制以最小回弹率为准),并添加2%~ 5%的速凝剂,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厚30~50mm, 强度等级为C20。用洛阳铲造孔至设计深度,并控制孔深,孔位,孔径误差。土钉用Ф48钢管加工,钢管前端敲成扁平状封闭,在管壁上沿长度方向每隔0.5m转动90b设2个Ф8mm相对注浆眼,注浆眼从离坑壁2.0m处开始设置直至管底,土钉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土钉注浆(水灰比0.6)采用从孔口向孔底压浆,孔内放置排气管,孔口用止浆袋,注浆压力≥0.5MPa, 确保注浆充盈系数≥1。钢筋网为Ф6.5@200×200双向排列,上下施工段之间以及水平加强筋的搭接采用焊接,锚头采用2Ф16通长加强筋压于钢筋网之上,2Ф16(L= 100mm)压于加强筋之上,并与土钉主筋焊接。

4)内支撑施工与拆除。土方挖至压顶梁底标高后,围护桩桩顶凿除,确保灌注桩进入压顶梁50cm,同时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放线测量,保证支撑平面几何尺寸。支撑底模采用混凝土垫层,垫层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及侧模施工。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掺入早强剂, 第一道支撑混凝土一次性施工完成,第二道支撑混凝土按支撑分布情况,分作五段施工。混凝土浇水养护,其强度以同条件养护下的试块试压结果为判断依据。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立即进行垫层和底板浇筑。拆除前先在支撑拆除部位的下方搭设人工操作平台,确保新浇筑的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牢固、四周围护稳定,支撑拆除采用空气压缩机与人工凿除相结合的手段, 分段拆除。在围护桩与地下室外墙板之间的临时支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方可拆除第二道支撑;完成地下2层全部底板,围护桩同地下室外墙板之间的临时支撑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除第一道支撑。

4. 基坑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分二段、四层进行,运输道设置在中间空隙内,由东大门出土。标高-5.00m以上,采用两台PC200反铲挖机开挖,标高-5.00~ -9.7m,采用4~ 6台PC200反铲挖机由西北区块开始挖土, 阴角部位采用小挖机配合人工挖土、修土。随挖人力紧随修平支撑处土方, 并浇垫层,完成支撑梁及围檩等工序。挖至设计标高向上200mm时,使用人工跟随挖机作业,使土方一次性挖至设计标高。

四、围护监测

具体的监测点布置: 测斜观管8根,深度30m,每层支撑的内力监测设置了12个点,压顶梁上布置8个沉降点。在施工期间各监测项目每天观测一次, 如遇位移沉降及其速率增大时, 则增加观测次数。在整个基坑施工过程中,位移最大值为CX8监测点,其值达28.25 mm(小于设计警戒值50.00mm)。沉降测量最大处为25.21mm (位于基坑西北侧)。最大支撑内力为基坑中部S2处,当第2道支撑换撑后,支护桩中部横向力由地下室底板和换撑协调平衡,此时引起第1道支撑梁内力加大,监测值为4517kN(小于警戒值6500kN )。从监测结果看,施工中各项监测数据均在预计范围之内,基坑开挖对周围道路管线及建筑物基本没有影响。

结语

在土质较差与基坑变形要求高的部位,采用上部普通土钉墙、下部钻孔灌注桩加两层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不仅为土方开挖创造了较大的工作面,节约了施工成本,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基坑的上部变形及基坑内渗水,确保了基坑与周边管线、建筑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上一篇:规避提问风险 力创课堂高效 下一篇:从“增长管理理念”到“规划管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