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7-26 03:34:28

诱思探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 数学课堂 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而数学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将最优化的方法,以最简便的方式呈现出来,诱导学生按老师设计好的方案一步步地学习知识。这样节省时间,避免走弯路,提高了学习效率。事实上,这节省的时间恰恰是学生探索、分析、思考、择优的过程。在教学中,应适时给学生“制造”一些思维受阻的情境,让学生看到老师思维的思考过程:怎样入手思考问题,思考过程中想到了哪些方法,采取了什么措施,最后问题如何解决,在很多种解决方法的情况下,选取了哪种方法,这种方法好在哪里等,这种情境在教学中随时都有,但有时需要老师去精心“设计”,让学生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他的愿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由充分、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创造的经历,正是实现了学生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同时又是锤炼学生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思路顺畅是一种成功,思路受阻,吃一堑长一智,在经历无数次的尝试后,获得进步,从而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就是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把潜于教材中的发现精神方法提炼出来,使之表面化,在讲授数学问题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数学的探究发现方法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纵然把数学知识忘记了,但数学的这种探究发现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还会深深地铭刻在头脑中,长久地活跃于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我们通过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例子说明如何诱导思维、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1、指出目的:梯形中位线定理是研究发现的结果,开始不要急着给出这条个结论,若一开始就指出定理,给出证明,只能使学生知道定理的内容及正确性,却不能学到对事物的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发现的方法,现在我们来考察梯形中位线与上底下底在大小位置上有什么关系,明确目的。

2、引导发现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任意画几个梯形,作出相应的中位线,分别量出中位线与上底下底的长度及同位角的度数,老师应详细地告诉学生具体的做法及注意的地方,要求学生测量尽量精确。

3、给出学生发现的适当时间,然后提问学生测量结果:这时,有的学生可能回答,同位角度数相等,中位线的长度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也有的学生可能因测量上的误差,回答不出来,这时老师可适当加以引导、提示,说明由于画图或测量上的误差,不可避免出现错误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虽未知准确的结果,但以上实验,可推测出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由此说明,发现一个几何定理,观察实验和证明两者都是需要的理由,由实验来发现的数学定理是不充分的,因为实验是对个别梯形来进行的,但梯形有无穷多个,不可能都与两个底都有这个关系,因此实验使我们能对事物的真象作一个大概的推测,而证明则是判断推测是否正确,所以实验和证明两者结合,才能完成数学定理的发现。

如在梯形ABCD中(如图)AD||BC,AM=MB,DN=NC。求证:MN||BC,MN= (BC+AD)。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连续AN并延长交底BC的延长线于点E,然后证明AND≌ECN,得出AN=EN,AD=EC。在ABE中MN是中位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中位线MN||BC,MN= (BC+AD)。还可以提示几种证明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知识和素质的明显区别在于个体获得知识可以借教师的传授来实现,而能力和素质则不然,这不能单凭教师的传授而形成。必须通过个体积极主动活动来构建。因此,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就不但要向学生展示科学发展的认识方法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促使个体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积极主动的主观努力,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为此,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有意识地抛出一些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地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如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后,可给出:“设P是ABC所在一面上的任意一点,求证:点P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必大于三角形的周长一半”要求学生去完成;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之后,可补充下列题目:探求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并猜测n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学习了相似形之后,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地测量,如求旗杆的高,在实地上画出要建造边长为1米的正六边形的花坛的地基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展示思维过程,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重要方面。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地要求人们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探究过程,渗透和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比如方程的思想、函数的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是在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诱思探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一篇:No More Rules , No More Love 下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