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词典研究的描写主义视角

时间:2022-07-25 10:03:31

双语词典研究的描写主义视角

摘要在词典的“规定性”与“描写性”之争中,“描写主义”已经成为被普遍接受的原则。然而,关于“描写主义”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单语词典领域,双语词典涉及较少。文章从描写主义的视角,以《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为例,对双语词典的收词、释义、语用标注、惯用法说明、义项排列、编者立场等方面进行描写性研究,力图拓宽词典研究中描写主义的内涵,为双语词典研究、双语词典评论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双语词典描写主义《英汉大词典》第二版

引言

词典编纂和研究中素有“规定主义”和“描写主义”之争。约翰逊在《英语词典》序言中提出,词典的作用应是“固定我们语言的发音,促进语言的成熟,保持语言的纯洁,确立它的用法,延长它的持久性”[实际上,同样是在这篇序言中,约翰逊的观点随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李荫华1980)],这一向被词典学界认为是规定主义的滥觞。20世纪以来,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描写主义语言学主张不以经典传统为依据而是以对语言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的描写资料为依据进行词典编纂,对有争议的语言现象如实记录,不作正误优劣的主观判断。这给英语词典的传统编纂理论带来了巨大冲击,《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就是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产物,被视为描写主义的代表作。此后的词典编纂都用侧重描写的“实用性”取代了“纯正性”。沈家煊(2005)指出,回顾17世纪以来国际上词典编纂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规定主义”已经是一个相对陈旧的观念,词典编纂的发展趋势是从规定性转向描写性,从强制性规范转向指导性规范,而不是相反。

然而,国内目前对词典编纂中描写主义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单语词典,尤其是英语词典上。如对《韦氏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中描写主义编纂思想的研究(李荫华1980)。这类研究多关注对拼写、读音、例证选用(从已故名家著作中的书证到在世一般作家作品、电视报刊用语甚至俚俗口语的转变)、语用语域标注以及用法说明等的描写研究。双语词典描写主义的相关研究(盛培林1999;李明,周敬华2000)也都以《英汉大词典》中用例证显示语法信息(是否及物、是否可数等)为例,论证《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在该词典第一版前言中提出的“尽量避免作孰优孰劣的评判和孰可孰不可的裁断”这一描写主义思想。本文以《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为例,指出双语词典应该恪守描写主义尊重语言现实的原则,适当兼顾规定性(详见“语用标注”和“惯用法说明”部分)。具体表现在:在新词、新义的收录上,《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应继续发扬《新英汉词典》开创的大胆收录新词的传统;在释义方面,尽量采用已被社会和相关行业和学科领域接受的汉语对应词,避免冗长的解释性释义;根据语言的最新发展,描写和规定兼顾,提供必要的语用标注和惯用法说明;义项排列尽量充分反映语言的变化;在编者立场上,力求客观公允。本文力图拓宽词典研究中描写主义的内涵,为双语词典在收词、释义、语用标注、惯用法说明、义项排列、编者立场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也为双语词典研究、双语词典评论提供新的视角。

一、对源语词目收录的描写

描写主义“照实收录”的方针反映在收词上,主要表现为注意口语词语的收取和对新词选取尺度的放宽(李荫华1979)。因此,双语词典在侧重稳定性的同时,在新词收录上也要注重实用性即查得率,充分应用注重实录的描写主义原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词的涌现速度和规模今非昔比,加之词典对新词收录多持保守态度,双语词典对新词的收录往往略显滞后。

据笔者粗略统计,nutrition facts(营养标志)、environmental hormone(环境激素)、carbonfootprint(碳足迹,一种新的用来测量某个公司、家庭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bird flu(禽流感)、street spam(街头小广告)、wardrobe mal—function(服装故障,走光)、drama queen(小题大作、大惊小怪的人)、paraskevidekatriaphobia(13号星期五恐惧症)、divot stomping(踏草皮,马球运动中场休息时,观众将因为赛马的奔驰和急停而被掘出的草皮放回原处,用力踏实)等新词,escort(陪游,)、bank(用于循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回收站)、nerd(电脑高手)、decanter(醒酒器)、initiative(计划,战略,项目)等词的新义,《英汉大词典》第二版均漏收,应引起注意。

二、对释义的描写

在1983年的国际词典学研讨会上,Zgusta提出,双语词典不应提供解释或定义,而应该提供目的语中的真正词汇单位,如果嵌入上下文中可以使得译文流畅(Zgusta1984)。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语词典也被经典地称作翻译词典,因为它给用户提供语义对等词(Hartmann 1989)。可见,双语词典肩负着为源语词汇在目的语中找到准确对应词的艰巨任务。

描写主义尊重语言现实的主旨同样适用于双语词典对释义的描写。于海江(2006)指出,双语词典的词目和释义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既然是描写,就应该对两种语言都采取描写主义的态度。但《英汉大词典》第一版的描写主要是针对英文而言的,其汉语释义仍未摆脱规定主义的观念。这种情况在新词的释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对应词都是编者自创的,汉语中已经流行的用语却未被采用。第二版试图把描写主义贯彻到汉语译文当中,尽量使用汉语习惯用语,避免杜撰。(于海江,陆谷孙2006)

尽管双语词典的编纂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双语词典提供的译名与社会和业界通用译法不相吻合的情况还是时有出现。对此,一些批评者(金其斌2007a,2007b)已提出了商榷意见。类似情况在《英汉大词典》第二版中依然存在:

从上表可以看出,《英汉大词典》第二版部分词目的释义还有待改进。观察源语词目在汉语中的定名过程以及如实记录最后确定的译名,对双语词典编纂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职责所在。

上一篇:从《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的编纂看专科词典学... 下一篇:双酚A的危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