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初级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时间:2022-04-29 06:15:29

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初级中学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

一、现状基地与评价

龙城双语学校位于洛阳核心区,洛阳龙门站南侧。基地南至腾飞路、北至广阜路,东临阜成街,西临复兴街,建设用地101657.504。长乐路穿越地块中部,将整个地块分割为两个方形地块。沿阜成街西侧、腾飞路北侧分别为28m和30m宽的城市绿化带,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这两侧不允许开设出入口。

由于长乐路横穿地块中部,将完整的校园用地一分为二,这给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合理布局教学、运动、住宿、行政四大分区,使各功能分区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如何解决大量学生长期频繁穿越长乐路时交通与安全的矛盾,既要保证市政道路交通畅通无阻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是我们本次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

二、规划设计思路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经过对现状及周边环境、规划设计要点、任务书以及相关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本次规划的设计指导思想为:“整合优化的资源利用,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融合环境空间体验与教育文化内涵,创造现代校园气息”。

1.整合优化的资源利用

基地呈平行四边形,建筑物的布置会产生许多边角地块,如何最大化的使用土地,合理布置各功能建筑是实现优化资源的根本途径。基地内的城市道路又对学校功能分区产生了负面效应。合理解决以上两个矛盾将为学校争取双重优化的室内、室外环境,合理资源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校区欠佳的用地条件在为规划者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形成独树一帜的特点创造了机遇。我们的对策是:利用78班教学楼、实验楼以及相应教师办公室、行政楼使用数量的相互组合,结合课间学生的活动场所及各个建筑物的出入口布置,使基地内的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建筑布局,形成校园独特的机理、空间特征及沿街景观,真正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

系统是形成校园空间秩序的重要方法,集成高效的组织原则是进行功能分区,道路网络,空间使用,活动组织的设计准则。在龙城双语学校的规划中,我们不仅仅关注物质空间及景观的有机组织,同时注意人的活动的连贯、便利。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念贯彻在功能组织,景观组织和活动组织等方面,力求形成良好的用地布局。

3. 融合环境空间体验与教育文化内涵

本次规划充分体现了校园环境是学生第二课堂的理念。在整个规划中注重了供交往与活动的开放空间设计,形成了完整的开放空间系统与公共活动系统。把校园的功用性与师生学习生活的体验性相结合,通过功能结构、空间逻辑、感性建筑形态与环境气氛的有机融合,来促进教学活动与文化生活的开展,从而使校园体现秩序与律动的双重结合。

4.创造现代校园气息

贴近时代气息,力图创造一个多样化体验所交融的校园环境气氛,利用格栅、玻璃等现代材料将景观与建筑相互穿插,创造简洁、明快、自然、朴实的校园氛围。

三、校园总体特色

从本次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中心景观轴――生生不息、永世传承

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22m宽的公共活动带,将校区最主要的功能区以便捷路线串通,通过大面积绿化及休闲、交往活动设施的设置,空间对景及空间节奏的把握与设计,体现了“生生不息的学习态度与永世传承的文化知识”的时代特征。

2、交通流线――人车分流

由于本基地被市政道路分为了两个部分,设计沿围墙各规划了一个外环路作为机动车流线,并在长乐路上设计了对开的车辆出入口以方便两个校区车辆的联系。在人流交通上学生及教师通过连廊、生态轴和广场空间作为步行交通流线,与环路互不干扰,自成系统。在南北两校区的人流连接上采用地下通道来保证人流不受城市道路的干扰,安全、通畅。

3、行政楼及行政广场――独立、安静

本次规划将行政楼沿腾飞路布置,将重要位置留给教学区,突出了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使行政楼独立安静,体现教师及学校行政人员低调的处世态度。

4、平面布局――“轴――核――群”与“廊――庭――院”

本次规划中,依据中学活动要求设计了轴(教学轴、生活轴、生态轴)――核(教学核、生活核、集会核)――群(各建筑组群)的活动系统,并使其与通廊、庭院、院落等各空间结合互动,使空间景观与人的活动互为依托、想互激发,达成“空间的人化、人化的空间”。

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

1、功能分区系统

本项目在功能需求上分为四大部分:教学区、行政办公区、活动区及生活区。考虑到洛阳市总体规划上腾飞路作为城市主干道,阜成街是重要轴线,故将行政区规划在南校区东南角,利于树立学校形象,将教学区结合学校主要出入口布置,能使其远离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干扰。由于龙城双语学校是全寄宿式中学,为保证学生及老师下课后的就餐及休息的交通流线顺畅,将食堂沿长乐路布置,靠近车辆出入口,方便食堂原料及废弃物的输运;宿舍安排在北校区北侧,自成一区,使各功能使用明确,互不影响。在北校园的西南侧规划为运动场,一方面减少体育课对教学区的影响,另一方面靠近生活区,便于学生们课后的各种活动。

2、道路交通组织

根据研究,中学校园中车行交通居于次要地位,重要的是组织好校园内部各种人流交通,并使机动车能方便到达各建筑入口。因此,设计采用了外环式机动车道,避免机动车穿行对学校核心区的影响。

根据对基地区位的分析、规划要点及洛阳南站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我们将主、次要出入口分别规划在复兴路上。其中主要出入口布置在南校区,主要供教学区及行政区使用;次要入口设计在北校区,主要供生活区及活动区使用。

在静态交通方面,我们在主出入口处留出了一定的缓冲空间,规划了部分机动车停车位与非机动车停车位,满足接送学生的家长们临时停车的需求。在行政办公楼南侧规划了机动车停车位,便于教职工及外来办事车辆的停车要求。考虑学生是全寄宿的模式,故在宿舍附近规划了非机动车停车位。

3、绿地空间组织

在整个空间构架内,采用绿轴、庭院、院落合理的组织绿地空间。具体的绿地系统规划通过步行系统、空间节点、院落组合与人的活动规律有效结合,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使校园处处生机盎然。

4、景观系统规划

本次规划突出了生态景观设计,为学校的人文活动提供依托,形、生态、空间的良好互动,主要规划了“一主轴,两副轴”。中心景观主轴贯穿南北两个校区,其景观性、交通性的功能使两个校区浑然一体,体现校园的完整性。在南北校区的出入口结合广场、景观长廊形成了两副轴,通过与主副轴的相互穿插,构架了整个校园的景观灵魂。各空间的景观设计注重收放与对景的处理,结合两侧建筑达到步移景异的多层次效果,并采用传统的园林对细节空间的塑造和创意,丰富景观环境。

5、建筑群体设计

合理、有序、丰富的活动有赖于合理的活动系统规划。设计运用了传统建筑空间中的“园”、“院”、“庭”以及“天井”来组织整个建筑群落。建筑沿中轴对称,通过轴线的设置引入主要人流线路,使人流在进入建筑之前能够得到开阔丰富的空间体验,对空间层次的藏与露、引导与暗示、主从与重点等传统造园手法的实施也创造了条件,使人们在穿越其中时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联想和回应。半围合的建筑空间结合教学使用功能的组合营造了丰富活泼的校园庭院。以院落组合为校园空间序列,以连廊将校园建筑穿插组合,结合朴实的外墙砖构成校园整体的质感,融建筑、规划、园林、艺术于一炉,形成了多进院落连通、空间层次丰富、景观环境幽雅、交流氛围浓郁、整体协调秀美的校园环境。

6、竖向设计

根据地形现状和规划总平面图,竖向设计本着尽量减少土方量,且保证排水畅通的原则,以基地周边道路设计标高为基准标高,结合地形现状,竖向设计采用平坡法,校园内部道路设计纵坡为3‰~1%,横坡为1.5%。

上一篇:浅谈地质勘探中岩矿芯的采取 下一篇:浅谈居住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