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 示范培育

时间:2022-07-25 07:53:16

社区康复 示范培育

――2005年11月,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计划在全国培育100个示范区,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2006年12月,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命名通过了15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并在天津举行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经验交流会。

――2007年,又有84个区(县、市)获得“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称号。原计划培育的100个“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验收合格99个。

事件报道

培育活动进入阶段性总结

2007年11月26日至27日,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在北京共同召开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总结大会。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中国残联理事长汤小泉,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卫生部副部长刘谦,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出席了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主管康复工作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康复部主任、康复机构负责人,副省级城市残联理事长或副理事长,被命名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残联理事长代表等共19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残联副主席、党组书记王新宪宣读了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关于命名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决定》。汤小泉理事长代表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培育活动两年来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窦玉沛副部长、刘谦副部长和丁向阳副市长分别在会上讲话,表示将继续深化社区康复服务,让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社区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成果。

几年来,培育活动成效显著

社区康复就近就便、经济实用、简单易行,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六位一体(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之一,是适合国情,扩大康复服务受益面,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最有效的工作模式,也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基础性工作。2005年,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发文,决定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计划在全国培育100个示范区。经过两年多的培育活动和严格检查验收,99个区(县、市)成为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这99个区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2700多个,建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8000多个,84万多残疾人得到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康复期的肢体残疾人得到有效康复训练,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与监护,白内障患者、残疾儿童得到及时转介,精神病患者、智力残疾人在社区康复站进行工疗、娱疗等职业康复或接受日间照料,辅助器具已开始进入社区、家庭,盲人在社区接受定向行走训练。

新目标指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康复示范县将酝酿推出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适应社区康复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三部门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与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和社区服务统筹发展,继续深化和推广示范区培育活动的成果,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在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康复示范县试点工作,加大对农村及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指导力度,加强残疾人医疗与康复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将残疾人发展问题作为关注焦点 下一篇:关键人语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