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

时间:2022-07-25 02:00:00

中美水污染防治法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了中美水污染法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中国修订后水污染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字:水污染法 比较 问题 路径

一、 中美水污染法的比较

(一)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美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在联邦一级,联邦环保局内设有专司水污染防治职责的水部门,负责全国的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全面管理。行使权力时,应该遵循联邦法律和联邦环保局的有关法规,在必要时,要征求环保局的意见。《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至十一条,规定了我国防治水污染的三项监管原则: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相结合、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水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改造相结合三个原则。这种管理体制基本上与美国的管理体制一样,但是问题在于我国对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权和其他部门的水环境管理权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详尽、可操作的规定,常常导致实践中经常出现各个部门之间有争夺权力,推诿责任的现象。

(二)水污染防治具体制度

美国《水污染法》中制定出水限度仅仅是控制水污染的第一步工作,这些限度的实现需要一定形式的法律制定作依托。在美国,这种实施各项点源出水限度和排放标准的法律制度有两项。国家消除污染物排放制度则是《水污染法》中最为重要的法律制度。

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一章分别规定了各种具体的制度,主要的有:重点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等。对于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也有相应的制度予以控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也有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规定。

(三)法律制裁

美国联邦环保局对于点源控制中,发现违反NPDES许可证制度、或者出水限度、水质标准等情况下,可直接对违反者采取执行行动或者通知违法行为所在的州政府采取执行行动。联保环保局提起的民事诉讼可以申请适当的法律救济,包括临时强制令、永久强制令、赔偿金。

我国对于污染水质的法律责任也分为行政、民事、刑事责任。但是,就程度来看,我国的水污染控制法对违法者的制裁偏轻。尤其是在民事、刑事方面的制裁范围较窄,严厉程度较低,没有威慑力。

二、 中国修订后水污染法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管体制

我国在立法方面非常重视政府的环境责任,但是他们所强调的主要是关于第一性的政府环境责任,而忽视第二性的政府环境责任,尤其是轻视对政府的问责制度。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强化了政府的环境责任,但是依然没有改变我国环境立法中所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有,第一,是缺乏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对下级政府环保部门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的制约的制度安排。第二,对付有环境保护职责的政府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设定太宽泛和模糊。而且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过大。第三,缺少社会对于政府相关环境政策和行政行为的制度安排。总的来说,就是缺少对于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二)公众参与的力度弱

1996年第一次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别强调“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个制度的宗旨是保障公民参与环境的保护和监督,来确保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被公众所接受。而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中与其相关的条文已经被删除,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也就只有第十条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并且有权对污染损害水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从这条可以看出,公民没有相应的部门去举报,同时政府也没有时间去及时的阻止违法排污行为。

(三)水事立法体制不完善

我国的水事立法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在我国对于水质和水量是分别采取立法模式,这样如何运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水质水量并重的协调管理机制将成为立法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冲突问题。

三、 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建立行政问责制

修订水污染防治法时就应该考虑建立行政问责制,从其对象、范围、主体、责任种类和形式、问责的程序等五个方面来考虑。尤其是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进行决策的官员。除了撤职以外,还要依法追究其形事责任。特别要注重民事制裁、刑事制裁以及多样化的法律形式,并加大罚款的处罚力度。

(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首先就是要确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尤其是在立法活动中,应给与利害关系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与此同时还要广泛听取公民的意见,充分了解公民的意愿,然后正确决策。其次,要鼓励公民参与并支持公益诉讼。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公民在水污染防治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增加环境公益诉讼

建议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水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时,应该增加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原告资格方面,应该允许社会团体、环保NGO队污染者和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受到水污染损害的公民或者组织也可以成为原告。

总体上看,美国的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对改进、完善我国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有着巨大的借鉴和学习引导的作用。我国应该在此基础上,突出立法的调整重点,完善中央和地方的管理体制,更新环境标准及与之相关的许可证制度,加大法律制裁力度,鼓励公众参与,落实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曦.环境法概论[M].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 [美]罗杰·芬德利、丹尼尔·法伯著.境法概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王曦等译.环境执法原理[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4]蔡守秋.环境行政法执法和环境行政诉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1).

[5]金瑞林.环境法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6]钱谊.中美污染排放物比较研究[J].法制与管理,1999(1).

上一篇:在社会保障视角下对女性劳动力就业的思考 下一篇:利益表达视角下农民集体上访事件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