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多问问为什么

时间:2022-07-24 09:53:40

消费者:多问问为什么

我是2003年的一名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准备出国留学。在2003年11月份的一个国际教育展览会上,得知波兰有一所酒店管理学院,该校的总董某某向我介绍说:该校用英语授课,学制三年,不需要英语成绩,也不需要读预科,学费低而且签证容易,三周之内即可获签。

董某某见我有留学该校的愿望,便将我介绍到省里的一个留学中介,说他与这个中介是合作关系。我于2004年1月与该中介签订了合同,在中介的要求下,我交纳了如下费用:报名费100元;通讯费400元;中介费3500元;还有三年的学费是11.6万元。

按照中介给我的通知,三周后可以拿到签证,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我向董某某询问,他又说波兰教育部提出对该校今年的新生增加波兰语预科,预科学费交后两周可拿到签证。于是我又通过中介交了2万元的预科学费。

然而两周后依然没有任何签证消息,当我再次打电话询问时,董某某拒绝和我通话,中介也说不清到底为什么不给签证。无奈之下我只好直接向波兰驻中国大使馆询问签证情况,这才得知使馆认为这所学校存在问题,连材料都不收,更别说给签证了。而此前,董某某说的材料已经递进使馆,就等签证的话全是谎言。我的材料至今还在董某某手里。

学校上不成了,我只能要求中介退费。2004年5月,我交的2000欧元的预科学费退回了1820欧元;8月,那所学校将我交的14000美元学费退回了不到12000美元,其中扣除的2200美元中包括注册费、保险费和住宿费。真是太可笑了,我人都没去,哪里就有住宿费了?

这个学校的“总”和中介联起手来坑人,把我害苦了!

学生 牛丽

专家点评:

这个案例看起来简单明了,就是某个骗子借助教育展和中介来行骗,骗术也并不高明,但是却涉及到了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值得人们去思考和谨慎行事,才能避免被人钻了空子。

消费者在办理留学时首先应该明白:任何正规学校在招生时都会要求学生符合入学条件,特别是国际学生,否则教学将无法进行。但我们有些学生往往因为自身条件有差距,就更愿意相信那些所谓的“好事”,希望天上的馅饼能掉到自己的头上,不去对招生者的宣传甚至蛊惑进行分析。像这个案例中说的“用英语授课”,又“不需要英语成绩”是明显的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而我们的当事人竟然连问一个为什么都没有,上当也就在所难免了。

国际教育展是用来展示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场所,不是招生会。对在教育展上招生的做法有关部门是明文禁止的。个别教育展公然进行的招生活动是违规行为。有的留学中介常常把自己举办的招生说明会冠以“国际教育展”的名称,很容易混淆视听,让人分辨不清其中的区别。这个案例中就很可能是这种情况,因为如果这所学校连本国的使馆都挂上号,认为它有问题的话,它的资质应当是很难通过正规教育展的资格审查的。这就是说,当你从一个渠道获取到某个学校的信息时,比如教育展,还应该用另外一个渠道对这个信息进行比较和甄别,特别是应该登录教育部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参考我国政府公布的21国学校的名单,防止遇到“假冒伪劣”学校,给自己带来终生的遗憾。

此外,“总”是又一个唬人的招牌。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如果是一所正规的、资质较好的学校,会有各种招生途径,但不会用“总”这样的方式的,理由很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学校招生不是个人行为,求学者也不是向某个人求学,所以学生切切要记住,如你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需要帮助,这个帮助者应该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而不是个人。这几年自费留学市场上出现的诸多案例证明,凡是打着“总”招牌来招生的,要么这所学校是我们常说的“滥校”,要么总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

至于某些留学中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转让资质或者对合作者不加以进一步的考察,以及合同不规范而造成消费者上当受骗的事例就更多了。最近两年的情况略有好转,但并不等于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消费者在自费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多问一句为什么,否则一旦有什么纰漏造成损失,仅靠事后追讨很难全部索要回来。

上一篇:留学需要精神激励 下一篇:中外MBA的现实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