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时间:2022-07-23 04:20:08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21-01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我们作为一线的历史老师应该如何认识、学习新课标,适应这场教育改革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的价值理念。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了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既然如此,就要求课堂教学多样化,"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而课堂教学行为是受思想意识支与的,要实施新课改,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迎合时代的要求。

1.1转变对学生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把自己理所当然地看作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总担心学生自己不能把握历史知识,于是就习惯于包办代替,直接"喂"给学生,其结果却适得其反。显然,这种单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己无法适应历史新课程的需要,更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相信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培养、引导下都具有创造力。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维护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因此,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信心,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来训练和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学习和被人欣赏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熟悉学生的差异,采取各不相同的方法来适应不同的学生。

1.2转变对教师自身的认识。蔡元培先生说:"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时,才去帮助他"。我认为这句话对于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要根据高中学生思维水平大大提高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有序地开展双边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和探索,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把教、学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

1.3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一个会影响人的职业。据统计表明,教师对在成长中可塑性强的学生的影响仅次于孩子的父母。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不仅在言传,更在身教。

在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题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容量较以前大大提高,知识点支离破碎,而学生初中的历史基础又非常的薄弱,面对容量庞大的专题学习,学生很难掌握。这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线索的把握,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一节课的线索、一个专题的线索、一个模块的线索,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要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

1.4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

2.新教法,新手段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实践能力。历史教师在课堂中作为指导者,辅助学生学习,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并不断改进学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精心构思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新课标下更要求历史教师要精心设计好一节课的流程,要把教材、学生都考虑进去。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要求历史教师除了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外,还必须涉及到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型课堂,学生在学习中必然要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因为学生在完成教师设置的问题任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必须进行交流,生生及师生交流都是必需的。在板书设计方面除了提纲挈领式的框架,还必须补充具有总结性或前后联系的规律性的内容、线索,对学生起到点化、深化、强化教材的目的。

2.2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历史教学。

2.2.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活动,调动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2.2.2运用多媒体技术,以突破教学难点。历史教材中有时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无从下手的苦衷。

2.2.3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最终形成一种能力。

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能在在他们的大脑皮层中留下了很多较深刻的历史现象痕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忆历史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不断改革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一定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加强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一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