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学习内容,培养科学素养

时间:2022-07-23 04:56:23

开放学习内容,培养科学素养

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苦苦探索: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承载这样的目的?下面笔者就针对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采用的几种方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化学教学应源于生活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的一个重要学科特征就是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实现这一理念,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注重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皆化学,化学涉及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内容。如燃烧与灭火、防火措施、居室污染、食品与营养、人体中的必须元素、生活中的材料等都是丰富的情境素材。

⒈化学与医疗

学到常见的酸——盐酸时,可为学生介绍一些医学知识:患胃病的人,常服用的药品中多含氢氧化铝,它可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从而减轻疼痛。轻微胃病,可服用碳酸氢钠,但胃溃疡患者若服用碳酸氢钠反而会使病情加重,因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胃胀而加重溃疡。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⒉化学与生产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对推进社会生产力、人类文明起着重大的作用。生产实际中有着丰富的情境素材,如:金属的冶炼和钢铁的防腐实验中,引导学生利用家中常见的铁制品进行探究,找出金属腐蚀的原因,并在实际金属防腐中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化学与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将这种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化学教学中,效果确实非常好。但也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的生活中,处处做有心人,随时随地将生活与化学联系起来,积累较多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应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化学教学应走向社会

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和社会联系紧密,很多社会常见的问题都需要化学这门学科来诠释。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用品的取材还有人们生活的环境、资源、能源,包括一直以来的环保问题:由于燃煤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在进入大气层后破坏臭氧层而形成酸雨,造成很多地方的树木和文物受到损害,在授课中可以将这些设置成一系列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来探究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在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等,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能源问题也是一个热点问题。讲课同时将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能源中的化学知识教给学生,学生较易接受,还纷纷提出各种节能措施。初步形成关注环境、资源等社会重大问题的意识,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化学教学应联系科学技术

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化学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中应结合新科技成果,体现时代特征。课堂中教师可引入纳米材料和超导材料、生态农业的发展、生命科学等方面的新科技知识。

⒈展望社会高新科技

在学到分子与原子时,本人适时介绍神奇的纳米技术:纳米科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诞生并正在逐步发展的新科技,它是研究在10-7m到10-9m内,原子、分子和其他类型的物质运动和变化的科学。最近,科学家正在致力于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这种材料密度是钢的1/6,而强度却是钢的100倍,用这种材料作防弹背心是最好不过的了。纳米碳管的细尖极易发射电子,用于做电子枪,可做成几厘米的壁挂式电视屏。再以这些高科技信息编拟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⒉回顾科技发展过程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家的故事,特别是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化学问题。在教授学生许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品质、道德情操和审美意识,使其成为德、智、体等诸方面和谐发展和知、情、意比较完美的人。

实践证明,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事物、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事例、社会问题及化学科技发展来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正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学校)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下一篇:如何善待课堂中体育弱势学生